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你管这叫谋士乔琰 > 42 042小修 英雄之酒(第1页)

42 042小修 英雄之酒(第1页)

赵云……

虽然说已经在清剿黄巾之时见过曹操、孙坚和刘备,在前来此地之前,乔琰也知道乐平与常山之间也不过是一道太行山脉的阻隔而已,却也不曾想到,会在抵达乐平的第一日便见到赵云。

乔琰甚至想点开自己的人物面板看看,她的气运数值是不是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不然为何她上一刻还在想,以典韦的水准更适合当做一个近卫而不是县尉,就有个赵云送上了门来。

蜀汉杨文然评价,征南(将军赵云)厚重,征西(将军陈到)忠克,这“厚重”二字实在是对赵云全方位发展本事的评价。

无论是长坂坡之战、入川之战的四方征伐,还是任职桂阳太守、督军江州的留守治理,亦或者是直言劝谏还田于民的长远政见,赵云无疑都有大局度量大将之风。

虽然如今出现在乔琰面前的赵云还远当不起那个“厚重”二字,在他尚未及冠、年轻异常的面容上,多少还带有几分跳脱的锐气,但显然这种锐气更倾向于少年意气,而非是那种鲁莽意味。

不过,乔琰想将人拉拢到自己的手下,来担任这个县尉的职责是一回事,对方愿不愿意投效那是另外一回事。

乔琰心中思量不过一瞬,从赵云的角度看来,这年少的县侯也只是上下打量了一眼他这不请自来的陌生人后便问道:“不知足下所为何来?”

赵云道:“为太行山中匪寇而来。”

在听到赵云的回答后,乔琰心中所想正是“果然如此”四字。

他果然不是慕名来投的。

这世上没有这样多的好事。

但这也实在不奇怪,赵云上有兄长,若非因常山郡的推举,加之常山父老在权衡公孙瓒和袁绍后,觉得公孙瓒更有行仁政之象,他大约也不会在初平二年前去投奔,而后又因兄长过世而回乡守孝。

此时的赵云更不可能像是徐福一般,因见她在黄巾之中的行事有世所罕见之态,故而生发出愿为牵马坠蹬的想法。

为除贼而来,也显然更合乎乔琰对赵云的固有认知。

这少年给出了个足够直截了当的回复后又道:“常山郡人褚燕于黄巾起义后领数千人聚众作乱,为避王师锋芒遁入太行山中辗转作战,时而出山掠夺城镇,云不忍见乡里受难,闻听君侯将入主乐平,而太行山匪也或有袭扰乐平之可能,故而前来一试。”

闻听她入主乐平故而前来,可不是个寻常的表达。

乔琰心中揣摩后问道:“不知太行山中匪寇有多少人?”

赵云显然不是毫无准备来此的,他未曾犹豫便回答道:“张角授首后,褚燕部从中多有返乡之人,余党三千上下,常山郡内小股贼寇,一者名为孙轻,一者名为王当,各率五百人投效褚燕,另有贼首名为张牛角,兴兵于中山博野蠡吾一带,约有五千人,正过常山郡,将至真定。”

褚燕本身的势力合并张牛角部从共计九千人——

这和乔琰此前得到的消息相差不大。

“那么既如你所说,这太行山中贼匪约有万人之数,义士何故前来寻我?我初至乐平,手下并无多少兵卒钱粮,更不比那褚燕对太行山中情况熟悉,何以觉得我能有这个平定乱贼的本事?”

听乔琰这么问,赵云端详了一番她的脸色。

在这张年轻得过分的脸上,并不像是她身边一身着轻铠的将军一样,一听到褚燕和张牛角的部从有如此多人便生出的紧张之态,也并不带有任何被人贸然找上门来的不悦。

若要赵云以自己的直觉来看,她好像当真只是在问一个寻常的问题而已。

是啊,为何寻她?

这冀州境内的黄巾主力被平定,跟从张角作乱之中的一部分实有罪业的,被送往了乌桓校尉和度辽营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平叛的队伍有一部分已经撤出了冀州。

话虽如此,在冀州境内依然还有一部分皇甫嵩的部从滞留,以其对黄巾的威慑也同样可以执行剿匪的责任。

再不然,这常山郡内总归也是有其他长官的,郡县的府兵担负起除贼的责任也实在是一件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事情。

何故要跨越过这太行山,到她这个小小的乐平县来,寻找一个目前还未曾面临黑山军来袭的县治中的县侯?

赵云显然是不可能觉得他因为恰好救了徐福母子二人就能在乔琰这里多一份人情债的。

好在他对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过考虑,既已看出乔琰此刻的态度,便也顺势回答道:“我与张牛角此人不熟,却因与褚燕同乡而对他有些了解。他以身法轻灵而得一飞燕之名,故也可称之为褚飞燕,而他率领部从之法同有飞燕之灵。”

“以褚燕率众之行,若寻冀州王师或常山郡吏,纵能将其战胜,也只是将其迫入山中往复而已,今日退出常山,明日又抵达长治,后日又归冀州,辗转往复,为祸不知几处。”

“掠夺既成愈多,其人胆气越盛,收拢流民,或至于不止如今之数。赵云所欲见,不是黑山贼寇退出常山,另择一处为祸,盘踞太行滋生壮大,而是将贼寇铲除,还周遭太平。此非智谋之士不可为。”

这话说的同样很符合赵云的性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