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事件的效应开始慢慢表现出巨大的威力。
这一回,不光幽州的商户,就连和幽州做买卖的外地商户都开始通过在幽州的掌柜、伙计缴费购买商保。
精明的商人早就通过这件事发现了其中的关键点。
只要你手里有了幽州商保的契约,那么全国基本上都可以畅通无阻。
即便各地收取的过路费用不可能少,但是那种安全感是任何镖局、护卫所给不了的。
一时间,各州收取的商保金连李振都吓了一跳。
他不得不佩服燕王的眼光,当初出兵时自己是反对的,他的建议是尽量逼马殷解决。
要知道一万五千骑兵的出击代价是相当巨大的,要不是周思校的手下临时来了想法,带了两万贯钱回来,这一趟一定是亏本的。
但是王彦庭坚持要这么干,他觉得这就不是用钱来衡量盈亏的事,重要的是一定要表现出燕军对这件事的重视态度。
其长期效应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果然,后面马上就迎来了丰厚的收获。
仔细算起来,如果买卖的双方都购买了半成的商保,那已经占了交易额的一成了。
而且这是交易额,不是什么利润的一成。
好在这个时代的商业模式大部分都是商家直接派人去收购原料,然后加工成商品以后卖给各地的商铺,基本就是这单层的交易。
如果像后世那样层层经销,又是按照交易额收费,王彦庭都要怀疑自己会不会人为推高商品价格了。
幽州商保的模式很快被各镇的探子汇报到了各个节度使那里,一时间,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个下金蛋的母鸡。
王彦庭也没有做任何掩饰,这种商业模式是藏不住的。
再说在他看来,别的藩镇也实行这样的政策以后,将来自己占领当地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延续执行了,没有什么坏处。
而且,随着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大堆汴州商保、太原商保和杭州商保以后,事情也开始明朗了起来。
商人都是逐利的,他们最清楚怎么做对自己有利。
但凡生意的一方沾到幽州管辖的二十几个州,那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幽州商保。
毕竟如果汴州的商人被幽州人坑了,他也不相信朱温敢带着刀去找王彦庭讨要说法。
好在后面一段时间里的几个案例表明,王彦庭并没有偏袒安东和成德镇的人,完全是按照商业契约在公平、公正地执行。
这让各地商人更加毫不犹豫地首选了幽州商保。
只有两边都和幽州不沾边,才会无奈地选择其他藩镇的商保衙门,当然,也是要选择更加强大的那一家。
连朝廷里的几个宰相都惊奇地发现,在两个藩镇谁更强这一块,几乎就没有人选错过。
说明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某些方面真的比朝廷里的百官还善于看清形势。
很快,西川、凤翔、六谷部、甘州等四十几个州也迎来了幽州商保的衙门开张。
一时间,几乎全国的州府里都有了商保衙门的存在。
对于这个,王彦庭是喜闻乐见的。
他知道,这些藩镇可都不是善男信女,对于敛财,他们比自己专业多了,也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