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三龄幼虫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是幼虫迈向成虫的最后一步了,它的体型已经变的很大,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的样子,接下来就可以化蛹为蝇了。
所以,有时候破茧羽化的不一定是蝴蝶,也可能是飞蛾,还可能是苍蝇。
万宝明在江远的指导下,很快就熟悉了几种常见的三龄幼虫。
生物学实践起来,学的就是非常快,学校里看书看图,总是记忆不清,什么第八第九腹节的,但如果见到真的,多见几次,多比较几次,脑子记得是非常快的。
就比如旱厕里最常见的蛆虫,长的圆筒筒的,又有点扁扁的,尾巴尖尖的,表面还有点透明的,微微带点黄色的蛆虫,它就是丽蝇科的大头金蝇,学名(chryyiagacephafabrici)。
大头金蝇也是最常见的嗜尸性的蝇类,特别是在旱厕多的地方,但凡出现尸体了,一定会有大头金蝇飞过去下蛋,从而成为法医的好帮手。
大头金蝇不仅帮得上法医的忙,它还对我国的中医药产业有帮助,中医以“五谷虫”入药,主治“健脾消积;清热除疳”。这里还要特别注意,如今的一些药材商还会用到其他蝇类的幼虫入药,盖因普通人不懂行,很容易就被以次充好。特别是在药品直接研磨的当下,碾碎的五谷虫,即使货不对板,也无处申诉了。
所以,真正用到“五谷虫”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捕捉,又不想被欺瞒,就可以先到旱厕里观察学习。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缺乏大头金蝇的分布,主要是黑吉两省,并青西新三省,其他地方都很容易找到。
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如果实在不懂得如何分辨的话,可以跟芭蕾舞者的小腿对比,形态模样基本雷同,说明世间的美丑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有万宝明帮忙,江远很快又开始筛取卵和蛹。
蝇类是一种完全变态——它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蛹,再从蛹到成虫,每次都是完全变态发育,也就是彻底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这就让蝇类的各个形态,都有了特别的样子,辨认起来……只能说是会者不难。
尽管如此,当江远开始给蝇类的卵分类的时候,万宝明还是瞪大了眼睛。
“你真的是看一眼就知道是谁下的蛋?”万宝明也是见过吃过的……或者换个说法,是跟昆虫学大佬们一起干过活的,他也没见过这样的。
正常的大佬,如果要搞这么细致的分类,分类到具体的品种的时候,其实也是要查工具书的,比如《中国动物志》、《中国经济昆虫志》、《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等等。
这就好像搞文字的专家,也是需要《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的。
江远却不需要给万宝明解释太多,只笑笑道:“也不是看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时候得多看几眼……”
牧志洋忍不住抬头看看江远:“江队,你看着苍蝇蛋的时候,就有点幽默了。”
江远笑了笑,头都没抬的道:“你再多戴个手套,帮我把这几个瓶子里的虫子虫卵的都清出来,摆到玻璃板上,我一会好辨认。”
牧志洋“哦”的一声,戴上手套,取过一个江远指定的瓶子,打开瓶塞,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臭味。
臭味嗖的一下就被头顶的换气设备给吸走了,只是让牧志洋吸了个饱。
现场勘察人员对这些昆虫的种类是不会细细分辨的,归根结底,就是一勺子舀出来,毒死了灌瓶子里带回来罢了。许多瓶子里除了虫子和虫卵什么的,不可避免的会带点尸水之类的。
当时在现场被更浓郁的味道给掩盖了还不觉得,回到实验室再闻,就会非常上头。
不长时间,黑色皮革的试验台上,就摆满了各类蛆虫的躯体,只有毫米大小的虫卵,也放在一次性的塑料培养皿中,一个个排列整齐。
牧志洋再陪着写标签,挨个往上贴。
除此以外,更多的是不属于蝇类的昆虫和昆虫的幼体和卵。
都是些琐碎的细活,但只有细细的做下来,才能轮到判断死亡时间的环节。
事实上,主要的工作都在于辨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种类上了,剩下的工作,理论上并不多,只要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