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寒盯着她半晌没说出话。
“我信你,你试试,毁了多少布都算我身上。”苏绾答道。
蒋寒瞧着她这副坚定的模样这才点了点头。
晚些时候商时予驾着马车来竟湘斋门口接她。
江南城已经开始有流民陆陆续续的进城了,商时予怕生事,整日跟在苏绾身边。
她撩开车帘,看着有些濒死的流民跪在地上祈求着要些粮食,苏绾不禁心头一紧。
一路上她心里盘算着事,刚一回到宋府苏绾就去了舅母的卧房。
烛光照在她眉眼精致的小脸上,“舅母,如今江南城已经有流民进来了,我想建立一个粥棚,对流民施粥。”
宋氏夫妇两人对坐,听着苏绾的这个提议沉默了半晌,方才开口道:“知府还未出面,宋家就先行建立粥棚施粥,恐怕。。。。。。”
苏绾听出了舅母的顾虑,她开口道:“那我们就把粮食捐给知府,只需告诉她们一声是宋家捐的粮就行了,知府不仅不用出粮出钱,还能将江南的流民安置,他们必定同意。”
宋老爷凝着眉宇,沉声道:“为何如此呢?宋家大可以跟其他商贾一样,等过了这阵子就好了。”
舅父是个实实在在的商人,苏绾明白他的顾虑。
“舅父就只干心将生意做在江南?”
苏绾的这一句话倒是让宋老爷有些惊讶。
“若想出城就需要官府的通牒身份,若是想要出海就更得需要官府的印章,商人要倚仗做官的,放眼整个江南城能打通河运的就只有陈家,那是因为陈家的大公子娶了知府县令的女儿。若是不用官府,那就得需要江南的镖局,可运输一趟的费用又太高。”
“而现在将粮食捐给知府,就相当于是雪中送炭,用这块碳当敲门砖不亏。”
正所谓有钱不赚王八蛋。
苏绾的这一番话不禁让宋氏夫妇两人感叹,这当真是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女子说出的话。
宋老爷将手搁在案子上,“好,明日我便去知府将粮捐了。”
“舅父莫要着急,江南的流民还不算太多,先捐上一点瞧瞧。”苏绾道。
宋老爷点了点头。
接连几日宋府上下的人都忙了起来,苏绾整日在竟湘斋和宋府两边倒,时不时的还去瞧瞧粥棚。
这来回折腾倒是让她身体有些吃不消,一天夜里竟发起了高烧,声笙伺候她到早晨在勉强将烧退了下去。
“小姐病着,今日就先别去竟湘斋了。”声笙端着碗汤药递给她。
苏绾面色苍白嗓音有些沙哑,“如今还没抓到柳红柳绿的把柄,蒋寒也没做出绞缬的染法。”
两人正说着就听着一阵叩门声,商时予在门外道:“夫人,打听到了,京城的粮草因为大雪耽搁在路上了。”
苏绾听着这话咳了两声,前些日子她就看着江南的流民越来越多,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若是京城的粮草到了又怎么有这么多流民。
她不放心就让商时予去查了查,没想到正如她所想,粮草未到。
苏绾坐起身子,将那碗汤药搁在案子上,“给我更衣,我得去找舅母商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