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者,我有些事务在身,先行告退。今日的款待由我承担,你们尽情交谈吧。”
稍坐片刻后,那位体态丰腴的中年人离席而去,手中握着一幅仿制的古稀画卷,真正的沉香手链则藏于袖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轻盈地步出门去。
直到那中年人的身影在楼梯口消失,余飞白立刻急不可耐地问:“林之,快告诉我,这画卷出自何人之手?”
“我怎会知晓它的来历呢。”林之故作不解,眼中闪烁的喜悦却泄露了他的心情。
“别再装模作样了。”余飞白嘲讽道,“当初你就是这样巧妙地得到了那沉香手链,现在还想故技重施吗?你不嫌腻味吗?”
“哪有,你这是冤枉我了。”林之瞥了一眼杨老,摸了摸鼻子,含糊其词,“我说的是实话,这幅画确实年代久远。”
“年轻人,你无需有任何顾忌。”
岁月虽老,智慧犹存,杨老经验丰富,洞察秋毫,饶有兴致地说:“你已告知余小子这是真品。若说他有眼无珠,那只能证明你独具慧眼,能在砂砾中辨识珍宝。较量的是眼力,无人能怪罪对方。”
“正是如此。”余飞白点头附和:“契约已立,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快讲讲,这画卷有何奇妙之处,竟让你愿意用沉香手链来交换。”
“在揭晓之前,先给你出个题,看看你中学的文学功底如何。”
林之心情愉悦,有意卖个关子,笑道:“飞白,你知道‘胸有成竹’这个典故出自何处吗?”
“胸有成竹……”余飞白还在思索。
就在此刻,杨老双目闪烁,惊呼:“石室先生,文同,文与可!”
“文同……笑笑先生,湖州竹派的开创者,墨竹画的宗师。”余飞白猛然忆起,欣喜交织道:“你的意思是,这幅墨竹图是文同的真迹?”
文同,北宋著名的竹画大师,自号笑笑居士,又称笑笑先生,世人尊称为石室先生。
看清了,是笑笑先生,可不是兰陵笑笑生!千万不可混淆,否则误会可就大了。
文同在北宋仁宗时期声名显赫,科举出身,曾任湖州知州,他对竹子的细致观察形成了独特的墨竹画派,因此被称为文湖州。
当然,文同这个名字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但说起他的表兄,大家定会耳熟能详。
对了,差点忘了,文同是蜀地人,他的表弟也是蜀地人,住在眉山……算了,不再兜圈子了,文同的表弟就是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
如果真有人不知道苏东坡,那只能说明你在校时未曾用心读书。
显然,杨老和余飞白肯定是认真研读过的……
"的确,这幅画是文同的墨竹图吗?
"
震惊过后,俞飞白眼中闪烁着疑虑,皱眉低语:
"文同我知晓,他是来自湖洲竹灵一族的大祭司,历代画竹的艺术家,如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徐渭,清朝初期的石涛、郑板桥,皆尊他为墨竹艺术的创派始祖。然而,他的竹画存世寥寥,公认的真迹仅数幅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