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他无比荣幸的是,秦姝踏入大殿后也是首先望向他,像是对他这半年来的坚持做出肯定一样,朝他含笑点了点头。
人至中年的顾琛觉得眼眶有些酸。
老师不在了,将自己推上这个位置的长公主也出去打仗了,像自己亲弟弟一样的谢小将军不仅在外面卖命还身陷悬案。这半年,顾琛的心里从未有一日安生。
“众卿家平身吧,不必多礼。”刘笙一面朝众人抬抬手,另一边叫住要走到臣工之列的秦姝,“阿姝,过来。”
萧鹤明诡异地回头瞧了眼两人,没有吭声,顾自走到文官首列。
“陛下?”秦姝犹疑地唤道。
“站在朕的身边。”刘笙道。
秦姝先前也站过那个君不君、臣不臣的位置,外人眼里那是一种被皇帝宠信的象征。可在她心中,在那个位置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提醒着她在刘宋王朝里尴尬的身份。
“陛下,这场合。。。。。。”往常秦姝站在那,都是在刘笙于内殿召见大臣的时候,今日可是不同了。
“有朕在,你怕什么?方才在寝宫时候不还蛮硬气的吗。”刘笙打趣道。
秦姝哑然,短暂地犹豫了一下,还是顺着他的意思——站在了他龙椅的一侧,面朝着百官,活像个被皇帝惯坏了的佞臣。
“此仗自朕登基后,我大宋与外朝的第一仗,你们能击退敌军,斩杀敌国大将军,让那魏帝毫无颜面滚回北边去,朕心甚慰,朕会重赏你们!但在封赏之前,有些事大概还是需要个定论的,众卿觉得呢?”
孙无忧会意,出列拱手道:“陛下所指的是否是谢领军半年前身陷叛国案一事?当时李纪作为钦差,奉命追查此事寻找证据,却不想中途竟做出糊涂事,命丧柏谷坞,导致谢领军的清正存疑,谢领军在朝中担任要职,若不能尽早澄清,恐怕会令朝中上下惶恐不安。”
顾琛迈出一步,斩钉截铁道:“那李纪联合叔孙建对我宋军进行伏击,这是明晃晃的叛国!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他说的话有什么分量可言?他的立场都已经不在我朝了,又怎会真心帮陛下揪出叛国之人?谢老将军是我朝开国将军,是随先帝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重臣,若是李纪那等叛国罪人的话都能泼其一身脏水,是否太伤我朝老臣的心了!”
“人心难测,顾尚书。”孙无忧偏头含笑道,“立过汗马功劳,和谢领军的立场并没有本质关系。”
“哦?那孙侍中认为该当如何呢?别忘了,此案根本就查无实证!”
孙无忧讥讽一笑,“李纪从张弛处搜到的纸条,是叔孙建写明了致信于谢骁的,此信墨迹和纸张皆有多年老化的痕迹,顾尚书不会要说,叔孙建和李纪多年前就做好了局,等着今日才发作吧?这难道还不算实证?”
顾琛早有预料,道:“可事情过了多年,谁都无法知晓当年叔孙建是否在为谁做掩护。且不曾查到谢老将军的回信,无从判断谢老将军有没有答应叔孙建的合作。”
“顾尚书言之有理。”萧鹤明从容开口道:“十几年前,能有机会贩卖军备以换重金的大将并不多,除了先帝外,最有可能的就是本官和谢骁将军,说不定叔孙建当初是为了和本官成功交易,故意污蔑谢骁呢。可是本官依稀记得,张弛只有一场战事中与谢骁同营为将,便是他们随先帝共灭南燕的那一次,那次本官刚好忙着为家妹发丧,这件伤心事甚至还拖垮了本官的身体,本官被迫回乡休养了好一阵,如此说来,本官的嫌疑应该是洗清了吧。”
他扭头朝着顾琛说道:“这样推算下去,这嫌疑便落到谢骁和先帝头上了。”
“萧鹤明,你放肆!”顾琛喝道。
“有什么放肆的,这不是在正常推断吗。”萧鹤明好整以暇地哼笑道。
“确实放肆。”秦姝冷声道。
“阿姝觉得,此事当如何?是否还有审案的可能?”刘笙倏尔道。
秦姝稍稍回首望了他一眼,有些摸不准他这话的意思,按理说他该是最想要谢骁死的人,不添油加醋也就罢了,怎么还问起她来了?
她略一思忖,低声道:“皇兄,臣当时在北境时就对此事拿不定主意,眼下就更是了。”
刘笙低笑几声,无人能瞧见的角度,他轻轻扯了扯女子的袖口,“你还记得你与朕说过的‘军绩定天下’吗?”
“臣记得。”
“你打赢了仗,把许青霄带了回来,于朕而言你已经做到了。那么谢骁现在是死是活,朕允你做主。”坐在王位上的男人道,“而且,朕上一次想要处置谢骁时就差点误伤了你,这次朕不会这样莽撞了。”
秦姝蹙紧了眉,眼神有些不可思议。
“何必这样看着朕?你还是不信朕,在生朕的气吗?”
“我没有。”秦姝移开目光,轻轻应道。
她犹疑的关头,台下忽有个陌生的年轻面孔站出列来,致礼的样子与旁人有些不同,像是专门针对礼仪勤加练习过的模样,举止很是端正美观,“陛下,微臣入官场不满一年,与谢骁将军不曾有过交集,或许可以说些公正之言。”
“沈南归?”刘笙眯着眼睛,“你且说罢。”
“李纪是凭借着十几年前的一张信条而对谢将军展开追查的。追查期间据说是在军营中再次找到叔孙建留下的信条,且断定是谢将军放叔孙建离去的,这两件本身就有很大冲突,谢将军都已经与叔孙建碰面了,何须用他留信?叔孙建留信之举必然是为了调拨我大宋内部,让我宋军自乱阵脚的,若是当时长公主殿下中了他们的计,恐怕会大不利于我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