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天蒙蒙亮,就能看见各家各户房顶的炊烟袅袅。
盛家父母刚走没多久,按照当地习俗,第一年是不能拜祭的。
盛楠也省的轻松,正好时间还早,她把昨日摘的半篮子野茱萸用红绳编了个手串,一口气编了六个,就连才开始学说话的六丫都带上了。
红澄澄的,戴在手腕上戴漂亮的很。
如今村里也没什么事做,等过了中午,柳婶才带着半篮子花生来和盛楠分享村里的最新八卦。
例如说。
“听说这次闹得什么知青下乡,咱们村也要来几个了,啧啧啧,也不知道那些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来咱们这,呆不呆的惯哦。”
知青下乡是当前的大浪潮,盛楠边点头边拦住迎娣要给六丫喂花生的动作。
“应该是呆不惯的,四丫,妹妹不用你喂,自己慢点吃。”
迎娣惋惜的哦了一声,又往自己嘴巴里塞了一个。
乡下都是用沙子炒花生,又脆又香,还不容易上火。
“你这孩子。”柳婶看着盛楠这样,有些无奈。
“天天就知道闷在家里,连门都不爱出一个,不无聊吗。”
大宅女盛楠想了想,倒没觉得现在闷在家里孤单。
“还行,毕竟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呢。”
“是呀是呀,姐还有我呢!”迎娣立马挺起了胸脯,骄傲的很。
“也是,有孩子也就这点好处了,一天都没个安静时侯。”柳婶深有所感的点了点头。
“最近天冷了,我也不让那几个臭小子出来玩了,万一冻着冷着了,可不好办了,对了,有个事你还不知道吧。”
盛楠顺着她的话摇了摇头,柳婶笑得幸灾乐祸。
“你那二婶家来人了,正吵着闹着要粮呢。”
这年头谁家能有余粮啊。
更何况盛二家今年可没人补贴。
“要我说,她们一家也够不要脸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里还有人会跟自个成了家的闺女要粮呢,这不是存心害人嘛。”
柳婶啧啧称奇,盛楠的记忆中,那二婶的娘家更是鲜明得不能再鲜明的存在。
特别是李金凤的亲娘,是个比老太太还要刻薄三分,又好占便宜的婆子。
她一来,都是空手来满载归。
相当于蝗虫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