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第二项就是各郡县大量官吏的推举和任命。
这其实就是在瓜分南中这块肥肉。
而有资格参与的势力可分为三大势力:代表朝廷利益的成都派、亲善朝廷的本地汉人势力、亲善朝廷的本地蛮夷势力。
三方势力需要均衡,而刘禅身为执刀宰割者,自然是要优先拿走最上面的一层。
越巂郡太守焦璜、朱提郡邓方早已任命,不做更改。
其余五郡太守则综合考虑功绩、能力以及现实因素等进行任命。
首先是南征作战中功勋排名靠前的李恢被任命为建宁郡太守。
刘禅的假节钺可以处置两千石及以下官员,但是庲降都督并不是常规官僚体系里的,因此只能表奏让刘备做出正式任命。
另外任命东路军先锋将领马忠为牂柯郡太守,任命豪族吕凯为云南郡太守,任命豪族王伉为永昌太守。
除了二人送的了几十车礼物财货之外,刘禅更看重的是二人心向朝廷的忠心……
而王伉虽然在永昌郡长大,但其出生地是蜀郡,因此这项任命也符合三互法。
至于兴古郡太守,诸葛亮的建议是让从江东归来的张裔转任。
此人知耻而后勇,定会全心全意治理兴古郡以求做出成绩。
刘禅觉得诸葛亮说的有道理,便同意了此事。
不过张裔现在人在成都,不适用假节钺的便宜行事,需要上表刘备走尚书台的正式任免程序。
另外,为了提高对南中的军事掌控,迁建宁郡南部都尉爨习为兴古郡都尉。
另迁建宁郡北部都尉傅彤为建宁郡都尉。
二人职级没变,但手中兵权扩大。
此外,刘禅还表奏李恢兼任庲降都督,也就是说等刘禅离开后,李恢便是南中最高军事领袖。
因为这件事在汉军高层中早有预料,所以也是顺利通过。
刘禅并不打算学习历史上诸葛亮不留兵、不运粮,把南中变成一个“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自治地区的计策。
南中是要纳入统治的,自然是要留兵的。
庲降都督李恢麾下有直属兵力四千,建宁郡都尉傅彤,兴古郡都尉爨习,越巂郡都尉龚禄,牂牁郡太守马忠等人麾下各有两千到三千兵力不等。
云南郡和永昌郡的吕凯和王伉麾下也各有三千以上的兵力。
这些都是记录在案的朝廷地方军,归李恢统辖。
当然,真要是打仗还能征发不少本地汉人和蛮夷部落为辅兵。
李恢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镇守南中,二是进取交州。
军政第一级别的大权抓在手里,满足了朝廷方面的利益需求,接下来就是给本地人分利。
各郡国的长史、功曹史、五官掾、督邮,几十位的郡府属官。
各种掾史、门下贼曹、兵曹、法曹等民政官,军政官……
加上直属于中央的摸金校尉府和盐铁官营的司盐、司铁等大量的经济官员。
还有县一级的官吏,其数量更是庞大。
除了部分教育卫生官员由刘禅带来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全部由征辟本地各族长者和子弟担任。
除了让他们在本地做大做强,刘禅还征召了许多南中子弟到成都去做官。
比如随军司马孟节,从李恢手下调派到刘禅麾下,将来跟着一起回成都。
孟获给中央高官,其家人也是要带走的,还有一些爨氏、吕氏等其他各族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