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寒门科举有哪些 > 第165章 此时赴考因素复杂(第1页)

第165章 此时赴考因素复杂(第1页)

对于有些人的说法,李承平不以为意。

这些人还是不太了解他,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之所以要在今年赴京应试,还要在于王明觉的暗示。

明年春闱过后,东宫日讲官的位置会花落谁家,就看这么一遭。

尽管对那个位置不大抱希望,可在同僚间丢了面子才是王明觉最恐慌的。

陕西今年乡试能拿出手的就这么些人,那些经年举人暂且不论,毕竟他们的座师不是自己。

李承平这一科却不同,评判同僚间水准的高低,就看他们。

可不要觉得这只是同僚间的玩笑斗气,其中蕴含的意味多着呢!

王明觉他们都不是馆选出身,翰林院每科招收的庶吉士三年一过就放了出去,他们这些一甲的则继续在翰林院深造。

即所谓的排资序,翰林是朝廷一个储才养望之阶梯。

科举本身只能物色人才,并不能培植人才。

翰林制度的存在,正是为了培植些人才的需要。

这些人才,无形中集中在中央,其影响力很大。

同样出身的人常年累月身居高位,有意无意的就形成了,“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有些人刻意抬高了翰林官的身份,众翰林确实是人才,但位置被垒高了。

从众翰林中脱颖而出无疑是一件困难之极的事情,能在其中深造的进士全都是天下士子的优中之优。

别看会试三年一次,可多年积累下来,翰林院等着六部空缺的官吏不可谓不多。

按资序从清流进入官场,想继续以此身份的径直往都察院或六科去即可,更多的则是想去六部干些实事。

六部坑位众多,但这些一甲进士却不大一定看的上,没个侍郎的保障,这些人觉得还不如窝在翰林院继续熬。

王明觉和鲁严议还没盘算好,但不妨碍他们占着坑,朝廷里面干什么都要看资历。

要么论资排辈,要么拿出实际政绩以理服人,否则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也不是他们能够坐稳的。

。。。。。。

轰隆--

一道亮光忽地闪过,狂风呼啸,劈里啪啦的雨点拍打在门上。

冬雨吗!

感受着门缝中灌进来的寒风,让人不禁紧了紧衣裳。

一道惊雷猛然炸响,趴窝里的齐礼被惊醒,有些害怕的看向李承平。

回以一个笑容,暂且让小孩子的心神稳了稳。

李承平听着急促的雨声,觉得明日的路会很难走。

道路泥泞还好说,就怕雨要接着下。

又讲了个小故事,勉强把齐礼哄睡着。

李承平又接着细想到京后的行程,此次进京不只是他一个人想尝试尝试那么简单。

两位座师的想法让他不得不重视,一众最低都是翰林侍读职衔官吏间的博弈,他确实有点被牺牲的意味。

不过,一切的一切李承平心中都有数,他只管往前走就是。

第二日一早,李承平惊喜的发现天好像晴了。

初一下雨初二晴,十五下雨半月淋。

依照这个奶奶嘴上的规律,只希望越往东走天气越好吧!

伸个懒腰,洗漱好正准备来院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