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桓山顶三清观内
后续的救援队伍已经到来,皇城司已经彻底将整座山包围警戒了起来,之前发生的一切已经无法掩盖了,双日临空,金光四散后的爆炸声,这都不是简单的用所谓异常气象可以解释的了,但为了维持秩序,皇城司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去缓解这件事的影响力和扩散范围,尽可能的限制在一定地界里,网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相关的消息和视频都被悄悄的下架处理
后续的队伍在大雾消散后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全力救援之前的被困者。
之前在大雾中的山道上那一批所谓的幸存者果然都是幻象,其实并不存在。
大多数幸存者都是呆在道观里的人,只有少量在山中洞穴里活下来的游客,一共是五十二人,剩下的十八人都在湖水边找到,身体都有被啃食的痕迹,这些应该就是在山道上看到的那群伥鬼了。
据山顶的幸存者讲述,他们之所以能在这次事件中存活下来,也多亏了那个神秘的白发道人
在大雾发生后,他们聚集在道观的大殿里,关上了门窗进行躲避,在一开始也出现了一些奇怪,渗人的诡异叫喊声,还有一些人听到了他们家人在门外喊他们的声音,在叫他们出去。
同时,门外还出现了敲门的声音,喊着让他们开门,但当他们询问外面是什么人的时候,又没有人回应,只是自顾自的不断喊着开门,同时拍打着门。
而窗户外也传来了有人在用指甲剐蹭玻璃的声音,但因为有窗帘的遮盖,他们并没有直接看到窗外到底存在什么,在那种诡异的氛围下,也没有人敢去掀开帘子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外面。
门外的东西似乎知道他们不会开门后,停下了敲门的动作转而开始撞击大门,想要进来,随着撞击的力度不断加大,房间内的屋顶不断有灰尘和木屑掉落下来。
就在这时那道熟悉的金光出现了,光线从门缝里穿透出来,随后便重归寂静。
那位道人也是在这时突然出现在了大殿内,没有人看到他是怎么进来,就那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
这位道人面容和救援队所讲的一样,都是看不清面容,好似被面纱遮挡着一样模糊。
但他周身散发着微弱的金色闪光,好像被一个金色的罩子笼罩在身上一样引人注目。
他出现后那些诡异的声音就全部消失了,据殿内的人说,那位白发道人走到三清像前焚香参拜后就去向了道观后院。那里是三清观道士的居住所在。
---
最初进入的那个救援小队正在山顶接受后来部队的提问,询问他们在大雾中见到的一切。
作为最接近那场仙人大战的见证者,他们的一切回忆和经历都是非常宝贵的信息
而对他们进行提问的,正是之前调任为缉妖司分队长的罗刚。
“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吗,麻烦你们仔细想想,任何细节都要告诉我们,你们的经历对我们解析这些神话生物是很重要的”罗刚拿着记录屏幕看着司长一行人
“我们上山后,先是见到了那个白发道人的虚影,如何就是一只狐狸精,之后是一位游客的鬼魂,最后就是白发道人和老虎妖怪的战斗,战斗的场面我没有更多可以讲的了,只有那些,我也是在山腰上看到他们的战斗场面,也没有在非常近的位置。”
“恩,你带出来的狐狸精尸体很重要,这是你们的功绩,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你刚刚说,那个游客的鬼魂在触碰到你们之后受到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的伤害,这一点你们有观察到什么吗”
“罗队长,这件事上唯一可疑的地方就是他胸口的皇城司微章,虽然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在之后拿着微章展示给鬼魂的时候,他明显的退后了,我认为就是这个微章对他造成了伤害,但具体原因我并不知道,这还需要科研人员的研究”司长扶着桌子思考着:“对了,还有那个游客的鬼魂,他存在的样子似乎是被困在了山中一样,他消失前的话仿佛是自已被某种东西给控制,不得自由”
罗刚将手中的屏幕展示给他观看:“这个问题,你之前在通讯里告诉我们后,研究人员也查阅了一下,从你所说最后见到的是一只老虎妖怪,这个游客应该是伥鬼,传说中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会化为伥鬼,为老虎所用,引诱路人落入陷阱,或被老虎吃掉,也就是所谓的为虎作伥的由来。“
在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敲门声响起进来一位皇城司司员,他将一份报告交给了罗刚,同时靠近他低声说着什么。
罗刚惊讶的表情一瞬即逝,转身就跟着来人离开了。
---
在大雾还存在时,道观后院内
将香插入香炉中
拍拍道袍上的灰尘,站起身来,苏桓在向大殿内供奉的三清行完礼仪后走向了后方天师的居所
“还是这副老样子啊,和我半年前来的时候一样,如今是三十六代天师执掌天师府吧,消息没错的话,是叫张松岳”
越过后山小园中的亭栈,来到天师居室门口。叩门三声后,苏桓推开门,跨过门槛进入房内
“你是什么人,你是怎么进来的,明明已经锁上了,快点出去“张松岳看到有人居然进入了房内,惊讶,带着一点恐惧的声音说道,大雾里的诡异状态显然已经让他感到慌张
苏桓没有理会他的问题,手臂轻挥,一道法力缠在天师身上,法力震荡下,他的衣服像被风吹动一般,在空中飘荡,一道金光编成的细绳从他手中发出缠住天师胸口的一块玉佩。
玉佩在与金光接触的一刹那,铮——一道环形音浪激射而出!随之一道刺眼的金光从玉佩中散射出来,将整个房间照射开来,金光照耀下,房间像是着火一般充满光亮。
一道大印从玉佩中浮现印底篆刻六大大字——三清大洞宝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