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点头一笑,“没错,正是锂,准确点说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据我所知,眼下国际上二次电池的研究热点有两个,一个是您已经做出样品的镍氢电池,另一个嘛,就是锂离子方向了。”
“我为啥建议您选锂离子路线呢?原因有三:
首先,这方向现在国际上没人能拍胸脯说搞定了,您要是破了局,这成就可比镍氢厉害多了,因为这不仅是填补国内空白,更是国际领先的壮举;
其次,刚才聊过了,避开国内同行的竞争,更利于拿到国家的金援;
最后,还能避开国际上的专利纠纷,说不定咱们还能把电池的专利攥在自己手里,让那些洋人也体验一下专利壁垒的酸爽。”
“哦?苏晨你也懂专利这码子事儿?”王长生好奇地问道。
作为经常能摸到国外情报的科研老鸟,他对专利这事儿挺熟的。郭教授整天泡在国外研究资料里,自然也不陌生。
苏晨能一本正经地提这个,确实让他们有点意外,毕竟在国内,这玩意儿就像珍稀动物一样罕见。
苏晨肯定地点点头,“嗯,我懂点儿皮毛,实际上,我正打算把自己的几样宝贝申请国际专利呢。咱们的好东西,当然得自己守着,想用?拿钱来,没钱?免谈。”
郭伟强哈哈大笑,“我再加一句,苏晨让你老王走这条路,其实是想独霸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苏晨羞涩一笑,“赚钱当然重要,只有赚得多,才能砸钱研发更牛的产品,才能推动咱们华夏的技术飞跃。总不能啥项目都靠国家掏腰包,我不想再出现第二个‘运十’悲剧。”
苏晨在宁航大学教授的办公室里随口蹦出的“运十”,简直是航空人心中的痛。郭伟强一时语塞。
王长生不是航空圈的人,只知道华夏在搞这款大飞机,当初首飞时,全国媒体热闹了好一阵。见郭伟强不吭声,他就问苏晨,“咋了,飞上天的项目也要砍?”
苏晨朝郭伟强努嘴,意思是问错人了,人家才是圈内大佬,消息更灵通。
郭伟强长叹一声,“怕是保不住了。这项目烧钱太狠,上头吃不消,民航那边又说不要,市场前景堪忧。试飞发现机身抗疲劳性差得离谱,得大改,材料不行,发动机更是头疼。
现在米国对咱们的民航采购大门敞开,有钱啥飞机都能买到。所以,上头几次削减、推迟‘运十’的拨款,估计这项目要凉了。”
说完,低头不语。
王长生也跟着叹气,想想自己一个小项目被砍都心疼成那样,那些为了“运十”上天奋斗多年的人,心里得多难受啊。
感慨归感慨,自己的事情还得抓紧。王长生转向苏晨,“苏晨,你说的有道理,但我看过的国外资料里,锂离子二次电池研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坎,主要是两大难题:
一是金属锂太活跃,跟空气、水都能激烈反应,危险系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