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驸马是不是不能纳妾 > 第114张 保全(第2页)

第114张 保全(第2页)

随着元嶷被送入洛阳边界的金墉城软禁起来,元煊也开始处理两桩大案的遗留问题。

诏狱里关押着一堆勋贵子弟和军士,元煊却一直没管,反倒先处置了涉及侵占盐池的官员,涉及了人命的削职定罪,剩下的只上缴盈利也就罢了。

另又提拔了宫内女官为尝食典御,那些空出的官职元煊却亲自提拔了一群毫无根基的寒门之士,除此之外,竟一时就没了动静。

众人心里着急,这就完了?水患的事儿呢?高阳王的党羽呢?还有被扣押的右卫营的人呢?

还有郑嘉,郑嘉也没发落呢!

他们还等着看太后和长公主斗法呢!

直到三日后,太后终于坐不住了,率先寻了元煊。

可元煊依旧没见,翌日,有人上书一封,详细列举郑嘉十七大罪。

元煊押中不发,却叫门下省所有人都传阅了一遍,登时京中官员尽人皆知。

国子监的不少学生,京都文人亦群起激愤,竟是写出不少文章,几乎指着郑氏的鼻子骂,就连郑家的门头,都被贴了一张痛斥谄媚硕鼠的文章。

太后被困在宣光殿,终于只能召见两位刚刚封了公侯的公主,请她们前去南宫劝说元煊。

元葳蕤当面答应了,转头出了门和饶安对视一眼,彼此都瞧出了拖延的意思,相视一笑,各自出了宫。

这么过了几日,元煊却依旧迟迟不发,只是一味嘱咐灾后重建,寺庙僧祇粟借贷和州库粮仓借调,以及清点国库、军备之事。

朝中各个几乎都成了探头的白鹭,想尽办法打听一点风吹草动,长公主的偏移。

第二日,郑家如今的老封君,与郑嘉隔房的博陵长公主亲自入宫,呈上代表郑氏一族的奏疏。

元煊听闻通传,急步出门搀扶,阻止了头发已有些花白的老人的行礼。

老人虽年迈,却还体壮,一双眼睛依旧精明透亮,她由着元煊强硬托起,颤声道,“老身操持郑家家务多年,教导儿孙,不敢一日懈怠,无奈族中人心各异,如今郑嘉已被除族,不再是郑家之人,凡涉及盐池之事的旁支,皆被除族,其家产已被送至库部处,请长公主不必顾及我与郑家的颜面,秉公处置!往后我会约束族人,一心为国为民,安生度日!”

元煊连声安慰,行了晚辈礼后方接了奏疏,当场赏赐了博陵长公主与郑家宫中布匹与器物若干,又赠四字,“一脉清流”,着亲卫一路送至郑家。

博陵长公主一下车入了府,就见到了儿女们关切的询问,她摇了摇头,“延盛不是跋扈妄为之人,你们切忌随波逐流,不必跟风为难她,也不必追着烧热灶,做好自已的做的,这才是家族的保全之道啊。”

翌日,郑嘉被判斩刑。

太后听闻消息,当即于宣光殿哭叫起来。

前来告知消息的严伯安跪在地上再三劝说,“为今之计,太后唯有杀了皇帝,才能不叫长公主再拉拢朝臣,独掌大权啊。”

太后停住了哭声,定定瞧着伏地的人,“你说你当堂矫诏,为延盛铺路是为了叫她站得更高,更受诟病,可如今呢?她手里拿捏着这些勋贵的把柄,你又在做什么!”

严伯安连连叩首,“谁能想到皇帝和长公主会联手,中书令已然要被问罪,当时我只能尽力保全您最后的势力,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思虑后路,唯有杀了皇帝,您才有理由再领幼帝临朝听政,重掌权力啊,城阳王与我都会于丧礼之上力举您。”

“还有,”严伯安抬起头,“您忘了吗?高阳王反了,他儿子率领十万中军,向洛阳而来。”

“长公主也为此格外头疼,午后传来的消息,张伯行打着高阳王谋反,他来勤王的旗号,放弃围剿叛军,率军南下了!”

太后猛然握住了案几一角,含着眼泪的眼眶圆睁起来,“张伯行勤王?”

“是!我的人于门下省偷听,听长公主那边说,似乎……是皇帝让长乐王和张伯行送了一封信,说太后把持朝政,请求他前来帮忙,保全自身,清除一切奸佞,还有……”严伯安小心抬眼,对上太后的视线,极为为难地挤出最后几个字,“还有安家……余孽……”

太后猛然闭上了眼睛,含着的泪滚落面颊。

“罢了,罢了。”

“如今我被困在宣光殿,”太后声音紧涩,“金墉城我的人手极少,你有什么办法?”

“太后,臣方才说了,高阳王长子的十万中军,势必比张伯行,先到洛阳啊,那会儿长公主焦头烂额,是生死之际,这个时候,定然顾不上金墉城的消息的。”严伯安压低了声音,“这是,最后的良机了。”

太后睁开了眼睛,眼底是荒凉的死寂,“去吧,让我的人跟你出宫。”

这是最后能保全的办法了。

————

注1:拆屋效应,化自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