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时间缝隙 > 第222章 隋(第4页)

第222章 隋(第4页)

统一南北

参见: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年)十月废除西梁。[16]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164]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江南三十个州,四百多个县,二百多万人口都进入了隋朝的版图,南北方在分裂三百年后终于再次实现统一。[165]

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166]

开皇之治

参见:开皇之治

厉行节俭

从辅政时开始,隋文帝便提倡节俭生活,积久成为风习。当时一般士人,便服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教训太子杨勇说:从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久长的。你当太子,应该首先崇尚节俭。他实行节俭,因而对民众的剥削大为减轻。他实行诛杀,因而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也就有助于节俭政治的行施。隋文帝在位《隋书》说他“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隋文帝政治上的成就,对将近三百年乱局的结束是有重要意义的。[17]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政府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从此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隋朝建立的统一。[18]

政治改革

隋文帝杨坚

政治方面,隋文帝一方面躬行俭朴[19-21],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隋文帝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22],所以由他统治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人民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23],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2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兴建大兴城

原汉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129]。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新长安城[130]。582年一月,隋文帝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因为隋文帝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取名大兴城,隔年三月竣工[131]。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大兴城参考北魏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里坊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里坊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城址落于龙首原上,北临渭河,南依灞水与浐水,地形南高北低,城南岗原起伏。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干之六爻,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根据《易经》,初九高坡代表“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132]。“大人”代表德位兼备的人,所以建设宫城作为帝王之居。九三高坡代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随时警惕居高位而不骄,处下位而不忧,所以兴建皇城让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九五高坡代表“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

所以在这条高岗的中轴东西向,对称地建筑东面的大兴善寺(佛教)与西面的玄都观(道教),希望能借用神明镇压九五高坡的帝王之气。由于代表皇宫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所以皇宫只能布置在较低处的北边,然而北边有渭河相倚,也比较适合防御[133]。“六坡”成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朝廷和寺庙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城市的水道。这样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经济发展

隋朝经济沿袭北魏的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170]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提倡文教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167]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巩固边疆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169]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着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25-28]

宫廷干戈

隋炀帝杨广半身像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29]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此消息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30]

全盛时期

洛阳发现隋朝国家粮仓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为了巩固隋朝发展,继位之初的隋炀帝便决定兴建首都大兴城,营建东京洛阳,[1]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保护归附外族。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还诞生出经济重镇江都(今扬州)。[9]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政治制度上,还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44]这些都属创新的典章制度。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在隋文帝和杨广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137]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迁都洛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32]),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2][33]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