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
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
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
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
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
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悠闲,材
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
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
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
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
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
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
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
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
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
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
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
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
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
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
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
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
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
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
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梁朝皇孙以下,总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
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
胤、刘王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
子政、刘纟舀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