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颜氏家训家规 > 第42章 三字经11(第1页)

第42章 三字经11(第1页)

梅文鼐诫弟专心致志

【原文】

境苦乐无常,人心为之也。适千里者百里跬步,适万里者千里门庭,闭户光生,瞻户外屦,惊跋涉矣。夏日中天,行者望扶苏一木,趋而憩之,如清凉国;重檐广厦,铺簟当风,侍者交扇,喘若吴牛。夫一木不凉于广厦。户外不远于千里,心之所存,境从而变,天下事大抵然也。夫贵者方以冕组为桎梏,或注意林下;富者方以多财为祸患,而朵颐灵龟。苟其地易,彼此交羡,苦乐庸有定乎?童稚妇女之謦咳,门以外之剥啄,偶接于耳而乱人心者,意相关也;号叫怒詈,**击斗之纷拿,杂然吾目而无所于动者,于意无涉也,故心有所扰,静乃成喧,及其既安,闹转成寂。存系者在远犹亲,专营者视物无睹。君子素位而行,无入不自得;若必待日用所需,种种具足,远离尘俗,遗世独立,乃始毕力为吾所欲为,自少逮老,安所得此闲旷之时与地而用之耶?吾观古人之著作,多出穷愁无聊之极,至有受书囹圄、执卷马上者,彼其人宁独异乎?昔伯牙学琴既成,其师引而之穷岛无人之境,天风海涛,呼吸震荡,伯牙顿叹其师之移我情也。吾弟此行,若能凝乃神,笃乃虑,寝食梦寐,惟书是求,则断简残编,无往非治境治心之要;发为文章,必光明雄骏,向来心境,日以变化。此郡城一席地,命曰“天风海涛”可矣!

——选自《绩学堂文钞》

【译文】

苦与乐没有一定的规律,因为每个人的心情随着不同的境遇而变化。走千里的人,走完百里只当刚走半步,走万里的人,走完千里只当刚出门庭;关起门来满屋生辉,看见门外的鞋子,也会害怕长途奔波。夏天烈日当空,走路的人看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树,便会赶紧走过去休息,好像到了清凉国;重叠宽敞的高楼大厦,铺着竹席,面对着凉风,侍奉的人交相摇扇,好像吴地的牛一样喘不过气来。一棵树不比高楼大厦风凉,门外面不比千山万水遥远。可见有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心境,天下的事情大抵如此吧,显贵的人以戴官帽为受束缚,想隐退山中;豪富的人以财多为祸患,问灵龟吉凶。如果改变地位,彼此互相羡慕,那么苦乐还需要有定准吗?妇女儿童的言笑咳嗽,外面的敲门声,偶尔听到也会扰乱心中的宁静,这是因为和自己的心境有关;面对着号叫怒骂,**击斗的纷扰,却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和自己的心境无关。所以心一旦被扰乱,宁静也会变成喧闹,一经安定下来,喧闹也会变成寂静。存心牵挂的即远而近,专心一致的视而不见。君子依照平日的样子去做,就能无入而不自得。如果一定要等待日用之所需,样样具备,远离尘世,超然独立于人世之外,然后才开始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从小找到老,也很难找到这种空闲的时间和地方。我看古人的著作,多写自己穷愁、无聊之极的东西,甚至有在监牢里受教、在马背上读书的,这些人难道有什么特别不同吗?昔日伯牙学成琴艺,老师把他带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岛上,狂风海涛大作,连呼吸都受到震荡,伯牙顿时感叹老师在转变自己的情操;此次入郡城求学,如果你能聚精会神,集中思想去求索,吃饭睡觉,想到的只是读书,那么即使残缺不全的书籍,也都是提高自己情怀的要素。随感而发的文章,必然光明雄劲。人的心境向来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果你能把握上述要点,那么这郡城一席之地就可称为“天风海涛”了!

爱新觉罗·玄烨诫子博览群书

【原文】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八龄缵承大统,圣祖母作书训诫冲子曰:“自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君临其上,生养抚育,无不引领而望,必深思得众则得国之道,使四海之内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其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乃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厥心。”朕仰戴斯言,大惧勿克遵兹丕训,惟曰:“庶其自强不息,以日新厥德。益思学问者,百事根本,不能学问,则渐即于非几。”以故自少读书,深见夫为学之要,在手穷理致知,天德王道,本末该贯,存心养性,非此无以立体、齐治、均平,非此无以达用。于是孜孜焉日有程课,乐此忘疲。虽帝王之学不专事纂组章句,顾由博而约,往哲遗训,惟能网罗记载,搜讨艺文,斯足增长见闻,充益神智。朕机务之暇,讲肄诸经,参稽《易》学,于《太极》、《西铭》之义,《河图》、《洛书》之旨,往往潜心玩味。以次历观史乘,考镜得失,旁及古文诗赋、诸子百家。《说命》言“念终始典于学”,《周颂》言“学有缉熙于光明”,朕所以朝斯夕斯至今弗辍者也。

书亦六艺之一,朕每念心正笔正之说,作字自来未敢轻易,喜临摹古法书,考其源委。又《礼记·射义》称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易大传》言: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朕自少习射,亦如读书作字之日有课程,久之心手相得辄命中,用率虎贲羽林以时试肄。念祖宗以来,以武功定暴乱,文德致太

平,岂宜一日不事讲习?朕凡此既以自勉,还用督率汝曹。

《周书》曰:“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盖蒙以养正,盛年力学,如朝日舒光。元良国之根本,支庶国之藩附。朕深惟列后付托之重,谕教宜早,弗敢辞劳。未明而兴身,亲督课东宫,及诸子以次上殿,背诵经书,至于日昃。还令习字、习射、覆讲,犹至宵分。自首春以及岁晚,无有旷日,每思进修之益,必提撕警诫,斯领受亲切。汝曹生长深宫,未离阿保,熏陶涵养正在此时,尚其爱日惜阴,黾勉勿怠,故复谆谆欲令汝曹皆知吾心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穷理格物,多识前言往行,是惟作圣之功。汝曹今日为子弟,他日为人父兄,取资匪远,当思吾言。

——选自《圣祖仁皇帝御制文》

【译文】

我自幼刚学走路,刚会说话时,就恭敬地接受庄严而仁慈的祖母的教诲:凡是饮食、走路、言语都有规矩法度。虽然平日独居一处,也不敢超越忘记这个教诲。稍有不是,就加倍监督责罚。就是依靠这个严格要求,我才能有所成就。我八岁继承皇位,祖母著书训诫幼小的我说:“自古称做皇帝难,百姓众多,皇帝以一人之尊统治天下,生养抚育,没有不伸长脖子仰望着皇帝。要深思得民心才能得国土,使天下百姓都过着富裕安乐的生活,皇位才能永远继承进行下去的道理。你可要注意宽容、仁慈、温良、恭敬,举止庄严,说话谨慎,日夜勤勉,以继承祖宗未完成的功业,这样才能使我放心。”我听了这些话,恐怕不能遵守这个大训,只是说:“我只有自强不息,使功德日新月异。探求学问是百事的根本,没有学问的人则恶行会日渐萌发。”所以我自小读书,深感做学问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努力探索真理,求得知识,使上天之德、帝王之道,贯通始终,修心养性,不然就无法立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不然也就无法得到权势的应用。于是我每天都有学习课程,孜孜不倦,以此为乐。虽是帝王所学,不必专门组织章节与句式,但由博览到专精,这是先哲的遗训,想必能网罗古籍上的记载,搜求研讨艺文,唯此,才能增长见闻,充实增加自己的精神智慧。我在处理**之余,就讲习儒家经典、研究《周易》学问,对《太极》、《西铭》的义蕴,《河图》、《洛书》的微旨,时常聚精会神地品味。依次翻阅历朝史书,考究得失,再从旁涉及古文诗赋、诸子百家。《尚书·说命》说:“要始终挂念于古代书籍。”《周颂》说学问可以使人得到光明。这就是我之所以朝夕坚持不懈地求索的原因吧!

书法也是六艺之一,我每次想到心正才能笔正之说,写字从来不敢轻易下笔,喜欢临摹前人书帖,考究其本末。又《礼记·射义》上说:能够达成礼乐之道,而且可以具体计算、实施,用以培养德行的,不如射。所以,圣贤君王从事于射。《易大传》:弓箭的效能在于威震天下。我自小习熟箭射,也如读书写字一样每天必修,练习久了,得心应手一发就能命中,常用此率领勇士羽林军按时习射,每当想到祖宗向来都是用武功戡定暴乱,以文德引来太平,怎么可以一天不演练呢?我平常既以此自勉,又以此督促你们。

《周书》说:“人若不学,就如面壁而立,处理政事一定烦琐无方。”孔子说:“少成如天性,习惯如自然。”大概都是蒙童时期养成的好品德。少壮勤学,如朝阳放出的光芒。元辅良臣,乃国之根本,宗室乃国之屏障。我深感列位太后托咐之重,对后代的教育应当及早,不敢推托辛劳。天未亮就起身,亲自督教皇太子和诸子,依次上殿,背诵经书,直到太阳西斜。以外还命他们习字习射,复述经书,直到夜半。从年头到年尾,没耽搁一天。每当想到进修的得益,必须提醒告诫他们,使他们亲自领受。你们生长在深宫大院,未离保育,正是熏陶品学、涵养性情的重要时刻,要爱惜时光,努力不怠。因此,我再谆谆告诫,要让你们都知道我的心意。木受准绳就直,金得磨砺就利,探究事物的道理,多懂得前贤的嘉言懿行,这是想当圣贤必备的功夫。你们今天为子弟,将来为人父兄,不必远求,应当想着我的话。

郑燮诫弟热爱劳动

【原文】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

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挨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星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选自《郑板桥集》

【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信,知道家中新购买田产收获秋谷五百担,很高兴。从今以后,可以当一辈子的农夫了。今后需要再添置碓、磨、筛罗、簸箕、大小扫帚、升斗斛等各种器具。家中成年女子要带领婢妾,从事舂米扬糠等家务劳动,这就是一种依靠田园教养子孙的景气。天寒地冻,穷亲戚、朋友登门时,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送上,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是暖和老人抚慰穷人的最好办法。空闲时日就吃碎米饼。霜雪天的早晨,双手捧着碗,缩着头颈喝着刚煮好的糊涂粥,全身都会暖和起来。啊!这是一辈子当农夫的好处吧!我认为世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读书人为农工商之末等。上等农夫能种田百亩,中等七、八十亩,下等五、六十亩。他们苦其身,勤其力,干的都是苦力活。耕种所得,能养活天下的人。假如天下没有农夫,整个世间的人都会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遵守圣贤的教诲,以培养后代,得志了就让百姓得到恩惠,不得志就加强自身修养,为世人楷模,所以这样的读书人,又得高于农夫一等。现在不是这样了,有的读书人,一捧起书本就妄想中举、中进士、做官,怎样索取金钱,建造大房子,多置田产。一开始就走错了道路,后来越干越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那些不能发达兴旺的人,就在乡里作恶多端,为非作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闹得更凶。洁身自好的人,也并非无人,希望自己能治理国家,反对怀古法古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往往好人受坏人的牵累,于是使我们这些人不得开口,一开口,就有人讥笑说:你们这些书生,总是会说,有朝一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得忍气吞声,挨人笑骂。工人能制造器具可供使用;商人能搬运货物从有到无,都有便民的地方。唯独读书人不大便民,无怪乎列居四民之末!而且连四民之末也不够条件呢!愚兄平生最器重农夫,对新招佃农,必须以礼相待。他称呼我“主人”,我称呼他“客户”,主客称谓本是相对的,为何主贵客贱呢?要体谅、怜悯他;有求借贷,就要成全他,不能偿还,要宽容他。曾经取笑唐人七夕诗,咏怀牛郎织女,都写相会离别等可怜的字句,其实很有失命名的本意。织女,衣的来源;牵牛,食的根本。在天那儿星是最为贵重的东西,天那么看重他,而人反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