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有几个孩子表达异议,说“那女孩长得好像比较结实”(当下的主流审美偏向于苍白柔弱),或者“黑发也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贵族”,可很快就被其他孩子的声音淹没了。
这些孩子逐渐达成同一个观点:“怪不得莫莉·威尔逊有这个本事,原来她有罗马王室的高贵血统,天生就比较有才华。”
眼看着话题越扯越远,没人再注意到自己,罗德不满地唱了个反调:“从来没有听说她有罗马王室血统——我可是和她一个班的!”
(他着重强调了后面半句)
同班同学的身份确实比较有说服力,窗外看热闹的孩子问道:“那你怎么解释她的才华?”
“这当然好解释。”罗德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引导,“你们发现了吗——”
“发现什么?”
“仔细观察,她的脑袋是不是比其他人的都大?”
无数双眼睛齐刷刷地盯住了莫莉的脑袋。
莫莉觉得头顶凉凉的,忍不住用手摸了摸。
大家仔细研究着莫莉的脑袋:一开始觉得好像跟其他人的差不多,但越看越觉得似乎的确大了那么一点点,再仔细看看——嚯,大了足足一圈呐!
孩子们羡慕又敬畏地望着“大脑袋”,自认为已经彻底搞懂莫莉聪明有才华的原因——天生一颗大脑袋,当然比别的孩子聪明啰。
所以他们表现得不如莫莉也怪不得他们自个儿,谁叫爹妈没给他们生一颗大脑袋。
所有人都热切地谈论着莫莉的“大脑袋”,认定越大的脑袋装得进越多的知识,男孩子们这么认为,女孩子们也这么认为,一个个谈论的热火朝天,从各个角度论证“大脑袋”和“聪明度”之间的关系。
看着那些狂热的孩子,以及人群中唾沫横飞的好兄弟罗德,佩里心灰意冷,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没劲透了。
他,佩里·夏普没能享受到这种风光,全让莫莉一个人得意了。
不就是一首诗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更何况不管他怎么看,也没觉得莫莉那丫头的脑袋大在哪儿,相比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还要大一些,可所有人都说“莫莉有颗大脑袋”。
要么他们都是瞎子,要么他们都是骗子,很显然大家都没瞎,所以只能解释成他们都是骗子!
只要你有一点儿名气,所有人都会恭维你、赞美你,将坏的变成好的,好的变成更好的,给你添上种种虚假的光环,用尽各种方法佐证你生来就注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此刻,佩里深刻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他游离于世界之外,从观众的视角审视着这出可笑的舞台剧,觉得这个世上只有自己一个清醒的聪明人。
他不屑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他将永远清醒,永远冷眼旁观,有时也会微微牵动嘴角,扯出一丝讽刺的弧度,以嘲笑这愚蠢的世人。
第44章关于莫莉的新闻不仅传遍了整个主日学校,更在整个麦卡立什掀起轩然……
关于莫莉的新闻不仅传遍了整个主日学校,更在整个麦卡立什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小女孩,写了一首登上报纸的诗!天哪,这是多么传奇的故事,搞不好麦卡立什要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诗人呐!
至于斯科敦日报只不过是一个镇上的三流小报,大多数时候刊登的也无非是些花边新闻,这些都不重要,没有人关心这个,重要的是:小女孩!写诗!上报纸!
在乡下地方,恐怕二十年也出不了一件像这么稀奇,这么有意思的事儿,人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讲述着,到处去传播,到处去打听。
很快,连麦卡立什的狗也知道了这个大新闻。
玛希和班森当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他们比其他人知道得更早。
玛希激动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嘴里不住念叨着:“真是没有想到,莫莉她才只是一个小女孩,谁家的孩子像她这样有出息呢,你说是不是,班森?我敢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了不得,因为她小小年纪就已显露不凡。”
她将报纸看了又看,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描述,“没有孩子比莫莉更聪明了——一个也没有!我看布朗太太还怎么有脸在我面前坚持那套说辞,等我再见到她,一定要特地羞她一下。”
其实不止布朗太太,村里的大多数太太都认为威尔逊家收养女孩是个不明智的选择,玛希对此心知肚明。
现在,看到莫莉这么争气,玛希那叫一个扬眉吐气,恨不得把这张报纸拿给所有人看,好让他们知道威尔逊家收养莫莉是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她时不时走到窗前,看莫莉有没有到家,可左等右等都没见到人影——莫莉今天太忙了,放学后还有许多孩子来找她说话,每个人都想同她谈上那么一两句,并且热情地、真诚地邀请她一块去玩,虽说她一一拒绝,但这个过程依旧费了一番功夫。然后她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回家,路上又叽叽喳喳谈了很久,莎莉和尤拉都激动坏了,一遍遍讲述着今天发生的事儿,快活的样子仿佛得到荣誉的是她们自己。
总之,由于各种各样的缘故,莫莉到家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个多小时,她举着琼斯小姐给她的那张报纸,以及那五枚闪闪发光的硬币,隔着老远就欢天喜地地叫道:“玛希,你看我得到了什么?”
或许是急着分享自己的喜悦,莫莉甚至等不及从大门进入,直接翻过雪白的栅栏,踩着绿茵茵的草地,一路横冲直撞跑进来,并惊喜地发现班森也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