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哪本最好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孤云出岫①,去留一无所系②;朗镜悬空③,静躁④两不相干。

【注释】①孤云出岫:孤云,见陶潜永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李善注:“孤云,喻贫士也。”翰注:“孤云迥出无所依,盖以喻贤士也。”岫,山穴。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②系:同糸。③朗镜悬空:在此有隐指为人光明磊落之意。④静躁:在此有隐指人世之争之思。静,缄默;躁,喧闹。

【译文】一片浮云从山岫飘起,去留完全没有什么系挂。明月高挂在天空,大地的恬静喧闹和它两不相干。

【评析】天地万物原本自由自在,一无羁绊,其活动无不行于所不得不行,止于所不得不止,彼此无牵无挂的,要等受了外力,才开始被束缚。人类为了弥补利害冲突下的祸害,自己刻定了种种规范。人既不能免于利害冲突,当然必须确实遵守,但在遵守社会上种种规范之际,应同时不要忘记自己原来自由自在的面目,予以还原,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才不会感觉人际的扰攘。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悠长之趣,不得于酿酽①,而得于啜菽饮水②;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③,而生于品调丝④。固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注释】①酿酽:指美酒。酽,凡液体或物之色、香、味等之浓厚者皆曰酽。②啜菽饮水:喻清淡之生活。啜菽,喝豆粥;饮水,喝清水。礼记檀弓下:“孔子:‘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③枯寂:谓寂寞之甚也。元好问诗:“岩居枯寂朝市喧。”④品竹调丝:亦作品竹弹丝;乐器多丝竹为之,谓演奏乐器也,但在此则有以喻征逐声色行乐之意。

【译文】悠久的趣味,不是从美味中得到,而是从清淡的生活中得到;惆怅的情怀,不是从非常寂寞的时候产生,而是从征逐声色的时候得到。可见浓艳中的趣味是短促的,清淡中的趣味反而真实。

【评析】这种意境,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出来的,也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出来的。我说这话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因为人人都有物欲,随时都在追求享受,所以说不是一般人所体会出来的;因为人们都有自然的本真,都不能长久身于刻意的生活,所以说也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得出来的。那么,你能因此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吗?如果你认为人生没有提升精神生活,以及保持本真的必要,当然只说对了一半。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禅宗①曰:“饥来吃饭倦来眠②。”诗旨③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④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注释】①禅宗: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达摩为初祖,禅宗之名称始于唐代;其起源则世传释尊尝灵山拈花示众,惟摩诃迦叶破颜微笑,释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今付属于汝。”自迦叶以下二十八传而至达摩,达摩东来,佳住山少少林寺,面壁者九年,盖于静默中教示无言之心印也。后传心印于慧可,由慧可而僧璨而道信而弘忍,弘忍下有神秀、慧能二大师,自是禅宗分南北。得弘忍心印者为慧能,是为六祖;慧能之嗣法者甚多,其法统传于后世最盛者,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南岳末流,有沩仰、临济两派;青原末流,有曹洞、云门、法眼三派。至宋代,临济下又有杨岐、黄龙二支。于是成所谓五家七宗之分派;降至元、明,禅风渐衰,多兼弘禅、净两宗,而所教融会之一门遂盛行于世。②饥来吃饭倦来眠:“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玄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由身外见神仙。”所以谓“禅宗日”,是因此语有禅宗味道。此语在说禅门天真烂漫与圆融无碍之极意。按中峰和尚有“饥和契饭冷添衣”句;南岳懒瓒和尚有“饥来契饭困来眠”句;王阳明诗或转出于此。③诗旨:作诗的要旨。④寓:托也。

【译文】谈禅的人说:“饿了就吃饭,疲倦了就睡觉。”论作诗要旨的人说:“眼前的景致,要描写得平易顺口。”因为最高深的道理往往就寄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最难到达的境界往往就产生在最容易入手的地方;有意求道的人反而离道远,无心求道的人反而离道近。

【评析】日常生活就是道,就是学问。书本上的学问,固然是学问,但这种学问还未应用到现实人生上面来,就不算真切的学问。而在现实人生里所体会的道理,所获得的启发,由于都和本身有密切关系,也往往对自己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学问最为真切,最应把握。所以,只要生活过得不糊涂、不悠忽,处处都能得到宇宙人生的大学问。

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①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②之机。

【注释】①处喧见寂:是说位在喧聒之中却能意识到寂静。喧,喧聒,指闹境;见,意识领会。②出有入无:是说起于有心而归于无心。

【译文】水淙淙地流着,而四周却悄然无声,这能够使人得到处于喧聒之中意识寂静的趣味。山峰**天际,而过往的浮云仍不受阻碍,这可以让人领悟起

于有心却归于无心的道理。

【评析】“动静合宜”是待人处世的基本条件,“出入无碍”則是最高的境界。庄子一书中有如下的话:“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出有入无,可以从这段描写申看出。到了这种境界,就是禅家所谓“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的人生。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①变成市朝②;书画是雅事,一贪痴③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④,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⑤,乐境成苦海矣。

【注释】①营恋:沉迷留恋。营,惑也,通荧。②市朝:在此指俗境,与上句之仙林对。市,贾卖之所;朝,君臣谋政事之处。③贪痴:贪爱痴迷。专意一事,类似呆者曰痴,在此则有狂热过度之意。④染著:浸渍附着,指外物的浸染。⑤系恋:即糸恋。

【译文】山川林泉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但一耽迷留恋就变成了俗境。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事情,但一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因为心无外物的浸染,即使在充满人欲的地方仍是清净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了。

【评析】平常心就是道,无门和尚有一首小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事实眼前都成佳景,事事俱可遣兴,人如果能作“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那么无时不在乐境之中,永远不会为物欲所苦。“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透彻的人生应该要有这种胸襟。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①,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②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③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注释】①喧杂:喧嚷杂乱。②漫然:随意貌。③恍尔:恍然,思虑忽然明澈貌。尔,表已然,同然。论语子罕:“鼓瑟希铿尔。”

【译文】在喧闹繁杂、心浮气躁的时候,就是平日所能记忆清楚的事,都会漫然忘掉;置身宁静安谧、心平气和的环境下,就是从前所遗忘的事情,也会恍然浮现在眼前。由此可见,稍一分出宁静、烦躁,心神的昏味、灵明马上就不同了。

【评析】李鸿章曾说:“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可拿来做为最有力、最简洁的说明。“拂意,则怒;顺意,則喜;志得,则扬;志阻,则馁。七情交逞,此心何时安宁?”这句话虽没有直接告诉人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但也不难看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清明在躬”的源头。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①下,卧雪眠云②,保全得一窝夜气③;竹叶杯④中,吟风弄月⑤,躲离了万丈红尘⑥。

【注释】①芦花被:芦,一名苇,亦名葭,禾本科,生湿地或浅水中,多年生草本,茎中空,高数尺或丈许,叶细长而尖,秋日茎枯抽大穗开花,即芦絮;芦之种子上丛生细毛,柔白如絮,种子既熟,则固风飞散,谓之芦絮,外观似花,故俗称为芦花。芦花被,非真以芦花为被,乃置身芦花纷飞之中,有如被芦花所覆之意,此言大自然生活情趣。②卧雪眠云:是说以雪地为床,以浮云作帐。③夜气:杨载诗:“神清存夜气。”故夜气当作平明之气,即本真解。④竹叶杯:竹叶相映的酒,亦言得自然之趣。杯,不作酒杯解,乃酒之隐称。⑤吟风弄月:宋史周子传:“程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黠也之意。”’诗人吟咏多风月之作,世因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但在此则非仅吟咏,乃泛指与自然为伍。⑥万丈红尘:指热闹繁华之地。孟浩然诗:“酒甜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译文】在尘花纷飞之下,以浮云为帐,白雪为床,可以保全住一身的本真。在竹叶相映的酒中,吟啸清风,玩赏明月,能够躲离热闹繁华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