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菜根谭和小窗幽记 > 第15章(第4页)

第15章(第4页)

至于人的一生,只要够吃够穿,便已是一个安乐的境界,不一定要有锦衣玉食。因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当中,往往将知足的心遗失了,不见得比以前快乐。不如善用生命,拓展自己的精神领域,如此,物质上虽为小康,精神上却是大富了。

信是立身之本,怒乃接物之要

【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怒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注释】信:信用、信誉。立身:已身所安立,处世。恕:推己及人之心。接物:与别人交际。

【译义】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已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都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评析】《说文》上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由此可知,“信”:就是人所讲的话,不是人讲的话才会无“信”一个人如果无“信”,别人也就不把你当人看待,那么,你又有什么颜面和别人交往呢?我们都说,没有信用的人就是没有人格,没有人敢和他交往,因为怕自己付出的精神会换来谎话。没有信用的公司,更是没有人敢和它做生意,免得受骗。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所以说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在社会上做事,不能只为自己的立场着想,总要把自己和别人的境况互调想过,才能客观地处理事情,既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判断不公。许多事都是要许多人合作才能成功,而“恕”便是许多人在山起不会产生纠纷和摩擦的润滑剂,所以说它是与人交际最重要的修养,值得终生奉行。

话说平常却稳当,为人本分常快活

【原文】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注释】稳当:安稳而妥当。本分:安分守己。

【译义】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逾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评析】讲话并不是表演,因为讲话最重要的是平实与可靠。但是平实与可靠的话就像土地一般,不会引人注目,不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踩着它,否则就会跌倒。吸引人的话,往往新奇、夸张,所以让人惊奇、赞叹,但是未必可靠。就像空中楼阁,看来迷人却无法上去;或像沙堡,看来实在,一脚踩下却陷入坑中。可是一般人都喜欢听虚妄的话,而不喜欢听平实的话,因为平实的话总是不够吸引人。

人生在世都希望过得快活。很多人总以为要高楼大厦、轿车美人,才能快活,因此违法犯纪,使原本快活的生活变得不快活。即使没有做出违法的事,但是心中的妄求无数,也把原本可以快活的心境弄得疲惫不堪。其实,人只有一张口,一个身体;一张口能吃多少?一个身体能享用多少?如果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步一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生命的境界,那才是既稳妥又快活。因为,没有妄想来扰乱生活,便不会做出任何逾越法纪的事,让他人及自己的亲人受苦。可惜很多人并不会如此想。

不因说话而杀身,勿为积财而丧命

【原文】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注释】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口才极佳,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使秦国不敢窥函谷关有十五年;后至齐,被齐大夫所杀。石崇:晋人,富可敌国,因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杀。

【译义】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会惹来杀身之祸。

【评析】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口才犀利,能滔滔不绝地论辩。殊不知,凡事都有两面,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口舌之利,利于刀枪,讨好这一边的人,不见得能讨好那一边的人。这边的人拥护你,那边的人却可能要杀你。山上被砍伐的树,多半是有用的树木;而得以幸免的,反而是那些无用的树木。古人说:“沉默是金”,会说固然好,不会说也不错,至少不会得罪人。有时言语很难讲得周全,有些话多说无用,有些话不如不讲。所谓“时然后言”,才是言语的妙用。

天下人都希望钱越多越好,殊不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

争“钱”夺利而失去性命的事,随处可闻。钱多的人,固然享乐,却要时时提防别人来偷,不但疑神疑鬼,又睡不安枕,付出的代价相当大。所以财多不见得好,财少或许人生反而能过得愉快些。

严可平躁,敬以化邪

【原文】教小儿宣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注释】严气:严肃、严格的态度。躁气:轻率、性急的脾气。敬心:尊重而谨慎的心。邪心;不正当的心思。

【译义】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性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这种人心思邪曲,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谨慎的态度和他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所以说尊重而谨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评析】小孩子的心性总是顽皮的,若不以严肃的态度教导他,他会以为你和他玩,不会认真去学习,也不会将所学记在心里。所以教导孩子态度要严肃,让他感受到认真的心情,才会安安静静地好好读书。

对待品行不端的人千万不可用鄙视的态度,因为这种人的心思已经邪僻,再受人轻视,他就更有理由去做邪曲的事了。倒不如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为了想保有别人对他的尊重,不再做出受人轻视的行为。一个人会做出受人轻视的事,必然是他先看轻了自己。如果因为我们对他的重视,而唤起他的自尊心,那么,他就不会再做出让自己和别人轻视的事情了。

古朴君子力挽江河,名节之士光争日月

【原文】风欲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小,光争日月。

【注释】奢淫:奢侈浮华。靡所底止:没有止境。安:如何。敦古朴:不同于流俗,厚道而不浮华。力挽江河:大力改变现有的不良现象。名节:名誉和气节。君子:有才德的人;“大人”意同君子。

【译义】社会的风气日渐奢侈浮华,这种现象越来越变本加厉一直没有改善的迹象,真希望能出现一个不同于流俗而又质朴的才德之士,大力呼吁,改善现有的奢靡风气,使社会恢复原有的善良质朴。世人已逐渐失去清廉知耻的心,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完全不知廉耻。如何才能出现一位重视名誉和气节的有德之士,唤醒世人的廉耻之心,作为世人的榜样呢?

【评析】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往往随俗浮沉而不自觉。古代重视道德与气节,贤人的提倡、教化,能使众人群起效仿。然而,现代社会工商进步,众人虽受教育,却未必能抗拒社会的潮流和诱惑。在这个时代,就更需要有清醒的脑子、廉洁的心性与大无畏的勇气,才能起来大声疾呼,振聋启赜,改善社会风气,由浊转清。“廉”是不该取的不取,“耻”是做了不正当的事会感到惭愧;然而,社会上却有人为自己欺骗的行径而沾沾自喜。所谓“笑贫不笑娼”,人心的堕落才是最可悲的,因为人失去了***,便与禽兽无异;全社会的人若失去了***,便成为禽兽的社会。如何才能有“君子”再提倡崇尚气节、重视名誉的社会道德呢?如果真能如此,他承先启后的功劳,足可与日月争辉了。只是,这样的人在哪里?

名利不可贫,学业在德行

【原文】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熔炉,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注释】生资:指人的资质。机巧:机变巧妙。忠信:忠实诚信。德行:道德品行。

【译义】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只是在于文章美妙,而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评析】一个人能成名,必定有其超人之处,不然,至少也会拥有因此得名的长处;一个人能获利,必然是他曾付出血汗与努力,否则他凭什么得到利益?所谓“名之不宜得者”,就是自己没有具备相当的长处和优点,不足以得此名声;而“利之不宜得者”,即是自己并未付出相当的努力,不足以得此利益。然而,安然受之,或以不正当手段得到,那么,这些名与利,表面看来是福气,终究会成为祸事。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说名实须相符,本身没有担当此名的优点,日久天长,终会被人识破。原以为天才,竟是脓包;原以为善士,竟为骗子。到时,美名变成臭名,岂不是“福终为祸”?利益不该得,却去争取了,付出更多心血的人必然不容,或者私下报复,或者公开诉讼。即便不如此,佛家言:“取他一分,还他一两。”“因果不爽,可不畏乎?”

人处困穷,固然难耐,然而古来伟人初处困穷最后能够发达的原因,多为能耐过这段困穷的日子。因为

困穷时,最能砥砺一个人的志节。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能耐得住困苦,足见其心志坚强。《易经》中说“否极泰来”也正是“苦尽甘来”的意思。

人天性的资质不同,机智巧妙的人不见得天资就高。因为机智巧妙的人如果心怀不轨,反倒成为社会的祸害,那又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愚蠢些却能忠厚待人的人,这些人多少能为社会增加些好处,由这点来看,这些人的资质反而较前者为高。同样的,读书读得好的,并不见得就是那文章写得好的人,因为读书是学做人的道理,有些人文章虽美,品德却很差,又怎么能算是个读书人呢?不如那些书虽读得不多,却通晓人情事理的人。当然,若能两者得兼,那是最好不过了。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