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历史古代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 第161章 从状元到尚书 毛澄的明代仕途传奇(第2页)

第161章 从状元到尚书 毛澄的明代仕途传奇(第2页)

在朱宸濠事件中,毛澄更是展现了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面对朱宸濠的不臣之举,毛澄不仅反对以朝服接待抚按官员,还拒绝了朱宸濠以孝道为名的表彰请求,依据《孝经》驳斥其不当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朱宸濠的野心,保障了朝纲稳定。

毛澄虽屡遭排挤,但其刚正之风赢得了皇帝一定程度的尊重,如获赐蟒衣玉带,尽管过程中遭遇小人阻挠,但最终仍得到认可。面对明武宗种种越礼行为,如自封将军、公爵并欲亲自祭祀,毛澄联合群臣,据理力争,提出五条反对理由,即使未被采纳,其勇气与担当已载入史册。

五、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随着明武宗的驾崩,大明王朝步入了一个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慈寿皇太后迅速做出决定,派遣以毛澄、梁储等重臣为首的使团,前往安陆迎接藩王朱厚熜,即后来的明世宗,以确保皇统的顺利延续。毛澄作为礼部尚书,深知此次迎立新帝的礼节安排至关重要,不仅关乎皇权的正统性,也是对新皇尊重与否的直接体现。

面对是否对朱厚熜行五拜三叩头之礼的问题,毛澄展现出了其深厚的礼学功底与政治智慧。他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如此隆重的礼节应在登基大典上施行,提前行此大礼,不仅会削弱未来登基仪式的庄严性,也会在礼制上造成混乱。毛澄的见解既维护了皇家尊严,又考虑到了未来礼仪程序的合理性,这一建议得到了朱厚熜的认同,从而避免了礼制上的僭越,也为后续的登基仪式预留了足够的礼制空间。

在迎接过程中,毛澄不仅表现出对礼法的精通,还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新君的忠诚与敬重。他一路护卫明世宗安全抵达京城,沿途的细心照料和忠诚表现,赢得了明世宗的赞赏与信任。

六、礼议之争

明世宗即位之初,立即面临一场围绕其生父兴献王尊称与祭祀问题的重大争议,史称“大礼议”。毛澄作为礼部尚书,成为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毛澄根据古代礼法与先例,提出应将兴献王尊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并让崇仁王朱厚炫承袭兴王之位,以兼顾皇统正统性和私亲情感。毛澄的建议旨在平衡皇家礼法与人伦情感,但明世宗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降低了对其生父的尊崇程度。

面对皇帝的不满,毛澄并未妥协,而是多次召集大臣商议,重申根据儒家礼法和前朝案例,坚持认为应保持皇统的纯洁性,尊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同时抬高兴献王的尊崇地位至极致,以彰显其特殊性。毛澄还引用程颐等人的论述来支撑其观点,强调过继为皇室成员后,应遵循特定的礼法规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明世宗决心要给予生父更高的尊荣,加之张璁等官员的支持,使得毛澄等人的意见难以被采纳。明世宗要求进一步探讨,毛澄在压力之下,与内阁大臣协商后,提出了折中方案,即加称兴献王为帝,王妃为后,但仍遭到皇帝拒绝。

这场“大礼议”最终在皇帝的坚持与毛澄等朝臣的反复争议中,以明世宗通过慈寿皇太后的旨意,加封兴献王为兴献帝,王妃为兴国太后告一段落,但毛澄等人的坚持与反对意见,反映了明代士大夫对于礼法传统的坚守与皇权意志之间的冲突。

七、病重辞世

嘉靖元年(1522年),毛澄在朝廷中的角色显得愈发重要,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年初,清宁宫后三小宫遭受火灾,毛澄借此机会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大臣的劝阻声浪汇聚,暂时阻止了可能引起更多争议的行动。春季,毛澄作为《武宗实录》的副总裁,承担起繁重的编纂工作,几乎每日朝会后即投身史局,夜以继日,勤勉不辍。在完成尊号礼典及记录迎驾功勋后,他被加封太子太傅,其子也被荫庇,但毛澄五度辞让,彰显其谦退之德。随后,他又受命主持明世宗大婚的选妃事宜,虽过程中遭遇宦官干预,但在发现不公后,他迅速行动,以事实为依据,及时上奏,避免了潜在的风波。

然而,长期的辛劳和压力,加上原有脾胃疾病的困扰,使毛澄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特别是在迎接明世宗和商讨礼节期间,他的体力与精神消耗巨大。到了秋季,他已病倒,甚至在早朝时出现了晕厥现象。兼职史官工作期间,家庭的不幸更令其病情雪上加霜。面对日益严重的病情,毛澄多次请求退休,均未被明世宗批准。皇帝不仅派遣太医为其治疗,还多次赠送物资以示关怀,体现了对这位重臣的重视与不舍。

嘉靖二年(1523年)初,毛澄的病情达到了顶峰,他不顾一切地再次恳求离职,明世宗在看到毛澄病情确已危重,无奈之下才同意其退休请求,同时给予其极高的荣誉与待遇,希望其康复后能再度出仕。毛澄在告别京城时,病情略有好转,送行的官员络绎不绝,仿佛重现汉代疏广荣归故里的场景,人们对他的复出充满期待。

遗憾的是,毛澄的病情在归途中复发,最终于四月九日在船上与世长辞。明世宗闻讯后深感震惊与哀痛,不仅停朝一日以示哀悼,还派遣官员多次祭奠,并指令工部为其修建陵墓,追赠官职,赐予谥号,其子也因毛澄的功绩获得官职荫庇,体现了朝廷对毛澄一生贡献的高度认可与怀念。

结语

毛澄的一生,是学者与官员双重身份的完美融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参与典籍的纂修,还是在朝堂上的坚持正义,毛澄都展现了一位理想主义文人的高尚追求与时代责任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明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文化人,以德润身”的深刻内涵。毛澄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贡献,如同江南水乡中那不息的流水,滋养着后世,启迪着未来。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