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摊位眼下还门庭冷落,但对陈云来说,这点投入不过是九牛一毛。他并不急于求成,布完局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
他这一路风尘仆仆,争分夺秒,全是为了赶上那场盛宴,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场首次面向全国直播的盛会,不仅奠定了未来春晚的基本风格,还汇聚了语言、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明星荟萃,万人空巷,家家户户围坐在电视机前共赏。
在众人眼中,这只是场热闹的晚会;但在陈云眼里,却是投放广告的黄金时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广告可是人们眼中的新鲜玩意儿,趣味横生。
这简直就是他们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不像后来的人,听广告听到麻木,一听广告就腻歪,那时候人们对广告的态度,就像看电视节目一样自然。
说不定大伙儿还会随口哼哼广告里的小曲,学学广告词,模仿里面的歌声呢。
而这一切美好的起点,就在即将到来的春晚上。
陈云自认为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所以总琢磨着多赚点钱,多布点局。
毕竟,只有早早布局,抢占这个时代的科技高地,将来咱们自己的产业才能握有主动权,不至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那时候的京城,街头巷尾满是自行车的影子。
在外界眼里,京城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陈云记得几年前,电影《追捕》的女主角真由美来访京城,那铺天盖地的自行车阵仗,让她惊叹不已。
京城简直就是一片自行车的海洋。
但这背后,其实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那时骑自行车,不是因为追求环保,纯粹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
后来咱们富裕起来了,这“自行车王国”的称号就被西汞给接过去了,到了陈云的时代,西汞依旧顶着这顶帽子,只不过他们的自行车已经升级,变成了电动车。
抵达京城后,陈云并未急于直奔央视,毕竟他没那层人脉,也没资源直接搭上线,得有人引荐,才有机会见到央视的大佬们。
那会儿,专门有这么一群“带路人”,他们靠着广泛的人脉,专门为到京城办事的人引见各路大人物,从中赚点介绍费。
这是一条道,还有一条就是通过各省在京办事处,就像陈云这趟,段泽山帮他写了封介绍信,让他找临省驻京办的人,由他们牵线搭桥联系央视的大佬们。
但陈云急性子,想双管齐下,于是另外还找了位“带路人”。两人约在后海碰头,这会儿陈云就在那儿等着。
后海的冬景别有一番风味,滑冰的人群,小板凳变身的简易冰橇,小孩坐着,大人笑着拉,还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贩,专往孩子堆里凑,热闹极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让陈云感慨万分,这种淳朴的幸福,纯净的生活,即便生活中有再多艰难,也抹不去他们的笑容,遮不住心中的阳光。
那个时代的人民,虽然物质条件不富裕,但精神世界的丰盈,是后来那些身家亿万的富豪也难以企及的。
这正应了那句话:国家强大,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在陈云看来,每个人都是这句话的真实体现。
与陈云接头的“带路人”老胡,年纪轻轻,浑身散发着京城人的那份洒脱和傲气,一张嘴就是地道的京片子,让人一听就觉得:嘿,这就是咱老京城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