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平的答卷一入眼,陆知府就看到了略显稚嫩的馆阁体。
瞧了眼李承平的面容,觉得这个年纪能写成这样,算很不错了。
除了在西安府参加过县试的考生外,陆知府对各县案首都不熟。
他对这些堂前考试的考生显得重视,就是因为经过县试,这些案首已经被筛选过一轮,可以说是西安最顶尖的一小撮。
按照以往经验,府试案首也将在他们之中产生,陆知府提前过来的意思,就是想先掌个眼,方便后续阅卷偷懒。
与县试一样,府试第一场同样是正场,三场中最重要,根据这两题已经能够决出此次府试案首。
行是知之始,知在行之后。
李承平不禁感叹古人诚不欺我,呃,不对,我现在就是古人,后世人的古人。
陆知府瞧李承平此时作答顺畅,舒心快意,不由觉得这小儿心性坚韧,年纪虽小,却是个做学问的。
埋头作答的这股认真劲,李承平真不是刻意而为,写策论是通篇顺畅之事,他常常一笔而过,同时也可以养成此种习惯。因为真的很舒服。
面对陆知府的走动查看,他自以为是衙役、小吏四下探看罢了。
毕竟,兴平县试时,从没见过马知县有闲心下来逛逛,他还以为当官的都是这样,露个面淌一头就完事。
只能说个人有个人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处事态度。
正所谓出水方知两腿泥,陆知府做人做事是不看样子的,低头审视起李承平的文章。
光说不练,枉学百年,李承平写的文章多了,作答时,自然而然带了一丝自身特点。
只见答卷上,写着“学生闻栖培蝼者,不睹嵩泰之干云;游泞涝者,讵识沧溟之沃日?诚愿察洗帻布衣之士,任以台衡;擢委金让玉之夫,居其令守。则俗忘贪鄙。。。。。”
用典太多,陆知府细细品味好一会,才参透其中实例及道理。
凝视李承平半晌,陆知府觉得这考生很有实力,前面文藻修饰其实挺明显的,但凡了解过他自身喜好的都不会这么作答,可李承平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做的很好。
尤其是后面的“旌好学之流,赏力田之伍,则家罕贫情。位列文儒矣。”
近千字的文章跃然纸上,通读下来确实让人感受颇丰。
再三打量李承平几眼,陆知府就步入后堂,连余下考生的答卷都无甚心情看。
随着陆知府一走,李承平浑身一松,起初不知道知府大人过来,可陆知府在他跟前一待就是小半个时辰,任谁写的再怎么入迷,也会反应过来。
心下思索一下,李承平嘴角微翘,不由得自信心爆棚起来,知府大人在他面前能够停留如此之久,一定缘于他的文章。
若是作答的前言不搭后语,谁会稀得站在这里,早就脚底抹油的走了,想来是他文章写的不错,左右两边考生羡慕的视线,无疑说明了这点。
没人是傻子,这些注意到此件的考生,都做好了出龙门后,结交李承平的意思。
府试案首是谁还犹未可知,在堂前的都是陕西士子中的佼佼者,无人不想角逐一下头名榜首的位置,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结交一位英才。
并未急着誊抄,李承平开始检查错字,确认无误后,也要待会。
刚才文思泉涌,答题是答完,但手累呀!可得好好歇歇,免得影响卷面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