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岁月是个贼 > 比试(第1页)

比试(第1页)

大魏皇帝坐在大殿中,坐北朝南,两边是大臣,左文右武排列坐着,凸显出中间皇帝的一身尊贵气象。

有太监报:“秦王,凤仙公主到~”

两边大臣都向门口张望着,大魏的人都知道,秦王和凤仙公主是当今皇上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二人是一个母亲。

秦王久居京城,为了减少皇上猜忌,不干涉军政,虽然府内有甲士,甚至城外有两千私军,但是并未超过皇帝所容忍的限度。

凤仙公主常年在外,与北莽纠缠,倒是培养了一批忠心的精锐。

不过方面皇帝不顾群臣反对,占下了与北莽交界的一片缓冲区,还在缓冲区和繁华地区又设一道关,如今群臣回想起来,却是咂摸出来了几分味道。

军事缓冲区一般都是不适宜耕种和居住的地盘,这些地方即使占下来,也没有任何利益,相反还要拉长兵线,给补给造成困难。

但是,如果有了这片缓冲区,就算凤仙公主哪天反了,缓冲区背后那片地方,提供与看护补给的军队本身就是精锐,加上粮草充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绞杀凤仙公主的军队。

这些年来,大魏和北莽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事,凤仙公主担当的角色,大多是一个练兵的人。

皇帝每几年都会下诏令,任免将领,拆分部队,凤仙带出来的军队,一旦从新人过渡到了老兵的阶段,都会被拆分到边境戍守,甚至极少有调集到京师的部队。

可以说,皇上为了削弱秦王和凤仙公主的势力,算得上费尽心机。又或者说,皇上为了不杀二人,操碎了心。

秦王是个识时务的人,虽然私底下经常和凤仙公主会面,但是公开场合二人却保持一定距离。政治嘛,有很多东西做了也很无聊,但是不做就一定会出事。

如今二人同时觐见,又是什么意思?

秦王着华服,今日日子特别,凤仙公主也穿着一身华丽宫装,没有披甲。

二人走到了皇帝面前,两排文武在最前面还留下几个空位,秦王刚要入座,就听见皇上说:“秦王,凤仙,坐在朕的旁边吧,你们可是好久没来看你们的皇兄了。”

二人对视一眼,群臣和几个皇子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但是看上去,皇帝并没有觉得秦王和凤仙今日行事有什么不妥。两人落坐,都能看见彼此眼中多了一丝轻松。

皇帝挥了挥手,一边的红色蟒袍执印大太监手拿金色布帛,展开以后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秋佳节,士子登科,普天同庆,故行祭酒礼,大赦天下,钦此。”

大太监的话语被一层一层传递下去,一声比一声悠远,皇帝起身,走在最前面,文武百官和众位皇子亲王跟在后面。

大殿外,已经铺就了红色的毯子,国子监祭酒祷祝过后,天子祭酒,而后公卿祭酒。

各式各样复杂的程序过后,众人才算松了一口气,中秋这场盛宴终于开始。

终于落坐,宣膳,公卿和宗亲分不同的规格,钟鸣鼎食,把酒言欢。酒过三巡,皇帝问道:“诸位爱卿,不知今年文武试的榜首能花落谁家?”

诸位大臣自然是争先吹嘘自家子弟或者门客。

大魏有规律,士子举孝廉,又有科举制度。登科以后,趁着中秋佳节,会在京师举办一场活动,有文试武试。这可不是考试的试,而是比试的试。

文武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在这场比试中拔得头筹,或者表现亮眼,最后由皇上钦定的。

之所以众公卿宗亲都渴望在这场比试中,让自家门客或者子弟夺得头筹,或者名列前茅。是因为这场比试是皇帝亲自监督的,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例子,成绩优秀者,直接被皇上看中,立为侍内近臣。

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是可以直达天听的近臣,在这上面表现好了,真的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第一道比试是吟诗作对,体裁不限,题材有限,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皇上的赐酒。不过也不是毫无门槛的,不然什么牛鬼蛇神都能面见圣上了,想要答题,就要在京城各地寻找早就隐藏好的题目,也算是对士子们洞察力的一种考验。

寻到考题,做出答案之后,自然有人前来取答案。

据说当年某位大佬,在城中寻找思路的时候,无意中遇见一个酒肆,在那里喝高了,一夜之间吟诗百篇。后来消息传到皇上那里,皇帝传他觐见,大佬直呼臣是酒中仙,根本不理皇帝,后来竟引得皇帝亲自来见。

一时之间传为佳话,名满大魏,甚至传到了北莽那边,文人们竞相学习。只不过,后来这种风气太盛,有一年,天子在殿内等了一天,没有一个来觐见的,搞得天子和群臣都尴尬无比。

但是大魏风气不错,山不就我,我就山,从那以后,都是皇帝乘楼船外出观赏。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皇帝出行民间,无数侍卫伴随,还要清道,百官都要顾及自己的辖区,未免有劳民伤财的嫌疑。

姬博莫名其妙的就被丢到这个青楼,他也表示很无奈,虽说这里都是纯天然的美女,比起原本世界的各种网红脸蛇精脸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和脑海中的假象做那种羞羞的事情,让姬博有种意淫的别扭感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