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金丹崩碎 > 第140章 温家的武落县(第1页)

第140章 温家的武落县(第1页)

给吊篮加了个盖子,巴未央带着林隐在日落之前回了县城,一路奔波,早已饥肠辘辘的兄弟二人取出昨天买的酒菜,就着李小二的灶台胡乱热一下,就吃了起来。

储物袋只是开辟出一个空间将物品存储在里面,就跟一间随身携带的仓库一样,好在里面恒温,能稍稍延长一点保质期。

第二天一早,兄弟俩正在吃早餐,就听院门被敲的砰砰响。

“巴县守在家么?”

是温主簿的声音,巴未央看了一眼继续埋头吃饭的林隐,心知这是指望不上了,不过自已也不想动,一挥手,一道灵力将门闩推掉,院门洞开。

自从上任武落守后,巴未央多次去温府拜访,大家都挺熟的,温主簿也浑不在意,径直进了院中,见巴未央正在吃早餐,正好自已出来的匆忙,没顾得上吃,干脆往巴未央旁边一坐,拿起桌子上的蒸饼就着腌的脆萝卜吃了起来。

一个蒸饼下肚,舒服多了,温主簿才说起今天的来意。

半个多月前,县令吉正服毒自尽,温仁主政之后第一时间抄了吉县令的十几处外宅,抄出了十多万两纹银,另有百枚灵石,相当于武落县一年的收入。

拿到这笔钱后,温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三七分账,三成上缴州府,七成从账面消失。

半个月前,温仁派了县里的商队外出采购粮食、农具等物资,最多还有一两天,这些商队就该回来了,这七成近二十万两纹银就是购买物资的钱款,到时候县衙会组织赈灾队伍前往各地,以赈风灾的名义将这些物资发下去。

今天来,就是想邀请巴未央一起去各地赈灾。

对于温家的意思,巴未央自然是清楚,一来可以让自已得名,这算是温家给自已的谢礼;二来,温家应该也对自已的身份有所察觉,知道自已不是普通战神宗弟子,若是自已掺和进来,将来就算是有人要查这一笔钱,怕是也会被人叫停,算是温家上的一重保险。

放下碗筷,巴未央正色问道:“温主簿,这批物资量足么?”

温仁想再夹一块脆萝卜,发现已经没有了,此时才想起来巴未央的弟弟林隐一直坐在一旁吃东西。

听到巴未央的问话,放下筷子:“量足,为了准备这批物资,县里的豪绅们还一起捐了五千两,我们温家也捐了万两,一起凑足二十一万两,而且商队知道县里是要赈灾,这次都是义务帮忙,没有多收钱。”

“行,等队伍出发的时候叫我。”

这一等,就是五天,留下林隐在家稳固修为,巴未央跟着县里的赈灾队伍去各地巡视,查看是否有妖魔作乱,同时也是看能否给武落县的百姓找个出路。

说是赈灾队伍,实际上是走一路发一路,温仁这些天也是做足了功课,那个村多少人口,各家情况怎样,都在册子上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温家为了今日,下了多少功夫。

下江镇天润村,听说今天温家老爷的赈灾队伍要来,村民们一大早就已经自发等在了村口,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

“听我爷爷说,温家做大老爷的时候,日子虽然苦,但是大家都有个盼头,后来换了外面的人来做大老爷,就只知道刮地三尺,每换一任大老爷,这武落县的天就高三尺。”

“是啊,听我爷爷那辈说,以前也有风灾,但是风灾几年才会来一次,温家的仙人也会施展仙法,减小风灾的损失。”

“这事我也知道,后来不知道怎么的,风灾越来越多,上面就以这个由头让外面的人做了大老爷,还不允许温家仙人施展仙法救灾,这些年,甚至都不让温家仙人出来,风灾是一年大过一年,这赋税也是一年高过一年。”

“是啊,现在温家老爷回来了,也就有盼头了,没见老白家的就从山里出来了吗。”

赈灾队伍刚到村口,就被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虽说温仁是县里的主簿,但是大家乡里乡亲,保不齐那个就是他的三姨、二大爷,所以也没带怕的。

这样的情形巴未央已经熟悉了,温仁拿起铁皮大喇叭爬到了一辆马车上:“各位叔伯婶婶们,这些年受苦了……”

温仁在车上喊话,随队的衙役则组织村民们排队领取物资去了。

之前一直不明白温家为何死守着武落县不挪窝,这一路走下来,巴未央有些明白了,武落县说是紫竹国武落县,还不如说是温家的武落县,甚至西南七县数百万人,都可以说是三家的子民,苦云能够那么快就在七县立宗,这背后,怕是紫竹国也出力不少。

正想的出神,一个人挤过人群,出现在巴未央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恩人,可算是见到您了……”

巴未央定睛一看,正是自已刚到武落县时,在深山里遇到的那户人家,记得男人叫白大举,刚还在想着他们应该也是这周围的人,没想到这就见到了。

扶起白大举,走到一旁聊了起来。

山里开荒的日子太苦了,巴未央离开后,白大举一家考虑良久,还是决定回村里看看。

谁知道刚出山,就听说原来的大老爷畏罪自杀,换了温家老爷做大老爷,往上数几辈,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得到这个消息,白大举赶紧跑回山,带着一家子就回了村,这几天刚在大家的帮助下把茅草棚搭起来,就有县里的衙役来说,今天温家要来赈灾,可把白大举一家高兴坏了。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将武落县九镇八十二村走访了个遍,本想找一找有没有什么矿产,结果一无所获,若是真要说什么多的话,那就是天坑跟阴河,武落县地下的阴河四通八达,大劫之前,从黄泉路涌入中洲的阴气便是依靠这些阴河输送到整个中洲。

阴气重,山中又潮湿多雾,若是种植阴属性灵草,倒算得上是上等灵药田,只是这类灵草用量不大,山路又崎岖险峻,没什么商队愿意进来,或许可以问问宗里,看能否来这里开辟灵药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