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姓仰头看。
先解一下这首诗:这几首诗和联都是贾雨村随口吟出,口号,口占都是随口而出的意思,不必打草稿,作者为什么让贾雨村作诗咏联都是是随口而出呢?
现在有句话叫吹牛不打草稿,作者这样写就是在刻画贾雨村这样的性格,因为他隐射的袁崇焕就是这种人。
张岱记载袁崇焕说他:“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
所以作者这里是很好的还原了袁崇焕这个人物的本来形象。
第一句表面意思是每逢十五月亮就到了团圆的时刻,满把晴光护玉栏是说月亮把光撒在栏杆上,好似在护佑着它。
背面故事玉指宝玉,宝玉是代指大明的,意思就是只要让我负责辽东事务,一定可以护得大明北疆安全,准保万无一失。
后两句是仿宋太祖赵匡胤的:“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赵匡胤将自己未出道时写的诗念给徐铉听,到这两句时徐铉认为这两句已经显露了帝王之相。
所以这两句其实是在暗示,后来袁崇焕领军进京勤王时,别人据他的行径想到了赵匡胤的陈桥兵变。
但是袁崇焕的本意是愿意效仿赵匡胤灭南唐一样灭了后金。
故事的全部是:
当初赵匡胤率领军队去包围了金陵,南唐的翰林学士徐铉前来见赵匡胤,想要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话语去解开军事上的围困。徐铉一来就说赵匡胤是一个武夫,不懂文学,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诗作《秋月》,让赵匡胤退兵以保留文化种子。
结果赵匡胤在看完《秋月》以后大笑不止,奚落说:“这不过是寒酸腐儒的东西罢了!”随后他念出了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并且解释说这是自己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喝醉了睡在华山脚下的田地里,望着月亮有感而发作出来的,当时续不上来,你看你可能续得上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铉一听到赵匡胤的这两句诗便满头大汗,很羞愧地退走了,满朝文武大臣冥思苦想半天,发现确实续不上来,就算是在文字上可以对仗,却也没有那一种磅礴的气势,只能够算得上是狗尾续貂,所以赵匡胤的这两句诗也始终都是无人能续,直到四百年后朱元璋才对了出来。
朱元璋在听到这个典故以后,信口就念出了诗的下半部分“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赵匡胤的诗是纯粹写景,而朱元璋则由景入情,最终转而到了一个帝王的向往,两者之间无缝衔接,创造出了一个很雄奇的画面,而朱元璋的“百战问鼎开太平”也随之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下来。
所以这首诗的作用,还是在赵匡胤的那句“才到天中万国明,”暗示书中此时是万国来朝的大明。
在这诗的后面有:
【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三春即迎春,探春,惜春,三人虽起名春,表达美好的向往,但现实却都活成了三秋,这些后文再解。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蒙侧批:伏笔,作□言语。妙!】乃亲斟一斗为贺。【甲戌侧批: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
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甲戌侧批:四字新而含蓄最广,若必指明,则又落套矣。】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
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蒙侧批:”义利“二字,时人故自不识。】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
喜欢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