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燕指着玉石一端说道:“您听我给您解释,这块玉石是才打磨出来不久,一开始外面包裹着石皮,只有这边一点玉肉露出,所以看上去并不珍贵。”
长孙转过去一看,果然那一片看着不怎么样,而且才打磨出来的玉石,和露在外面的有明显区别,足以证明李玉燕没有说谎。
长孙点点头感叹道:“这就像和氏璧一般,看着像石头,剖开才知是重宝,你这丫头,真是好运气。”
“这是殿下您的好运,只是上天假借我的手来发现。”
“呵呵!小嘴真甜,成人了就是不一样。”长孙笑着说道,她一眼就看出来了,李玉燕已经不是少女。
李玉燕听出弦外之音,俏脸顿时通红。
长孙也没有逗她,虽然是宗室,但那也是李神通一家的事情。
长孙目光移到一边问道:“这两件是何物?”
李玉燕带了两件砚台进宫,这是两块大绿石打磨出来的,在沈浪的巧手下,被雕刻成了融摆件为一体的砚台。
一方绿石比较高,雕刻成了山脉,放墨的地方就是山脉瀑布下的水潭;另外一方是长方形,雕刻成了池塘,荷花之间,鱼虾成群。
“这是两方砚台,看着还不错,我就想着献给陛下与您。”
长孙也是饱读诗书的人,砚台自然不陌生,她也很喜欢这两方砚台,一来够大,设计巧妙,都不需要另外用笔架。
“噫!这石砚不错啊!”长孙一上手,就感觉到了好坏。
其实这就是顶级宝物的特点,即便不认识,但无论是外形气韵,还是上手的触感,都能感觉到它的好。
就像汽车,不需要看车标,也不需要看形状,远远看去,那漆就能让人分辨出好坏;距离近一点,打眼就能感受到外壳的区别。
见惯了好东西,太差的很远就能看出来,那种感觉无法言语,但心里就是知道。
长孙自然有眼力分辨物品品质好坏,主要还是样式和颜色她喜欢,深浅不一的颜色,被匠人巧妙的雕刻成不同的物体,即便没有放墨水,也给人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
越看越喜欢,长孙招招手道:“笔墨伺候!”
宫女马上拿来笔墨,随后在砚台中研墨。
“这些东西,是夫家拿出来的吧?看来对你也不错,能舍得这等重宝,说说看,是谁家如此大方?”长孙笑着问道。
“他是河东薛氏西祖房,百年前搬迁到固原治下平高县,如今是平高县城典史。”李玉燕红着脸回答道。
“河东薛氏,到也不错。”长孙微微颌首,随后走到书桌边。
砚台有了墨水,并没有破坏美感,反而上池塘有种深邃的感觉。
长孙满意的点点头,她其实很爱读书,自幼就酷爱文史,一手正楷端庄秀丽,应证了那句字如其人。
“天作之合!”四个大字出现在锦缎制作的布上面。
这是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皇后用来颁布懿旨的卷轴,因为李玉燕是县主身份,这卷的轴是玉制品,与一品官员接的圣旨相同。
虽然只有四个字,李玉燕却非常感动,她很明白这份卷轴代表的意义,这相当于皇后赐婚。
“玉燕多谢殿下!殿下千秋!”
“起来吧!知道你的心意,本宫不过成人之美罢了。”长孙微笑着从宫女手中拿出玉玺,盖在卷轴角落。
长孙皇后有两枚玉玺,一方是篆书,刻着“敬天爱民”四个字;刚才盖的是“福泽皇室”,楷书字体。两枚玉玺,一内一外,一枚用于外臣,一枚用于宗室。
其实长孙误会了李玉燕的意思,李玉燕只是单纯想献宝,拉近一下关系,她误以为李玉燕就是来求赐婚的。
如果是其她人来求赐婚,她还要考虑一下,但是李玉燕一看就已经成了少妇,还不赶紧赐婚,难道等闹出丑闻,真挺着大肚子,丢脸的还是皇家。
当然,那一块羊脂白玉才是关键,如果没有这块重宝,不被臭骂一顿,赶出皇宫已经是好的了。
李玉燕犹如拿着珍宝,慎之又慎的捧起卷轴。
“成亲之前,带他进宫来,让我看一眼。”长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