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文成武德打一字 > 第132章 大明(第1页)

第132章 大明(第1页)

大明朝自立国以来的冤案太多太多,如果要全部平反可以让刑部忙上两、三年也忙不完。洪武朝的弹冠相贺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而永乐朝的魔鬼皇帝朱棣仅仅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诛十族”就能一辈子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了。

相比较而言建文时期朱允炆也没干什么好事,为了削藩制造案件直接害死了叔叔湘王这笔账就很难算得清楚。一饮一啄,朱棣几乎把自己哥哥一脉给整绝户了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下,胡濙在宣德爷弥留之际跟张太皇太后叭叭叭一通提到了朱文圭,很难讲就不是想顺着永乐爷的意思让他们一大家子都聚齐了。毕竟懿文太子朱标这一脉当时就只剩下朱文圭一人还被圈养在凤阳了。

“臣…陛下…这个……”王文有些语无伦次了。

“臣等不是很明白陛下所指,能否请陛下明示?”于谦相对清醒一些,连忙请朱祁钰挑明了要给谁平反。

既然话说到自己不做就没人可做,那要平反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从胡惟庸开始,明朝冤案就没停过。也正是朱元璋以谋反为名冤杀了胡惟庸,自此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了丞相一职。

而蓝玉一案朱元璋更是牵连甚广,在册记录的就有一万五千余人坐连受罪,能够辞官还乡逃脱性命的都是祖上积德烧高香了。

更不用说空印案、郭桓案,哪一桩都是几万人或是人头落地,或是发配边疆的下场。

要想对大明的冤假错案搞平反,最后要做的就是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里下手,然后才是永乐爷朱棣。最最闲的当属洪熙朝了,皇帝朱高炽总共也没干一年就嗝了屁,想要冤也还没来得及杀人就自己去见了老祖宗了。

至于宣德和正统两朝,跟他们的老祖宗比起来那都不稀得说,呸!

“朕想的就是于卿想的。”

“陛下怎知道臣想的呢?”

“于卿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卿之所想呢?”

“陛下……。”

“廷益快别打哑迷了。陛下,臣愚钝,请陛下明示。若果真要为冤案平反,臣愿一力担之。”王文经常住绕弯子,直接表明立场。

“若是一桩桩,一件件,凡冤案皆有冤伸冤,有错改错呢?”

嘶……这可还真是一个大工程,照这个逻辑来看,景泰爷到地下见了祖宗怕是会被祖宗给挫骨扬灰了吧?!

“臣以为此事干系重大,可召秋官一同商议。”于谦认为这事不该甩开刑部。

“有必要召大理寺卿一道来商讨。”王文补充道。

大明朝的司法体系是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部门相互补充的,再加上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形成了一个由地方官负责接收第一审案件,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法司各有分工。

其中大理寺偏向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工作,因此如果要对前期的冤假错案进行处理少不了大理寺。

“不急,咱们仨先议一议,然后再问刑部、大理寺态度。”

咱仨先议一议?你炸乎乎的跟谁仨呢你?

“臣等惶恐,臣等遵陛下旨意就是了。”皇帝跟臣子称兄道弟的准没好事,王文不上当。

文武百官站在一起来句“咱俩”、“俺们”、“我们兄弟几个”都要分个对象,这做臣子的跟皇帝“咱仨”,莫不是嫌命太长了想减减?

“哎~这不是拿不定主意与王卿、于卿商议嘛!”朱祁钰走下玉阶迈着鸭子步缓缓向于谦、王文二人靠近,八成是头一天晚上运动过度擦秃噜皮了~

这都影响了正常走路了,可见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稳固,为了太祖血脉源远流长是费了大力,出了大精…劲的。

“凡事都要有个由头,若是我冷不丁说要平反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会不会有人借机生事呢?这就很难说了。”朱祁钰并没有看向于谦、王文有躬身小步后退回避的动作,自顾自低头沉思着继续踩着八字步慢悠悠转着圈似的在殿里晃来晃去。

“按说这事该安排个内侍,让他先找个相熟给事中或是御史,授意上折子起个头,然后再把事情放到朝堂上议一议,最后委派有司官员着手经办。但我想就不用走这套虚应人事的步骤了,直接点就把这事先议一议,能办就给安排下去办了,不能办就再议。”

……这皇帝办事还是这么不着调,这样我们就理解了。王文与于谦交换了下眼神。

像是上面授意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交章奏事的套路都用了好多年了,甚至这么多个朝代都差不多一个套路,到了景泰朝时皇帝陛下居然把这公开的秘密就给挑开了说是虚应人事,还真是……独具一格当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