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干才,于卿仍是我大明砥柱。论品性,于卿更是我大明百官榜样、文人之骨。朕的意思是想,这样的干才、能臣,不仅仅是要重用,更要厚待。这个厚待不仅仅是在吃穿用度这些事情上,如此高尚地风格大明完全可以专门为于卿出书立着进行宣扬嘛……”虽然朱祁钰交权,但在这个封建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在百官军民看来皇帝的一个建议与谕旨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朱祁钰吩咐要给于谦升职加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已经是太傅了还能怎么升,无非太师兼太保而已。要加赏也简单,无非安排“支双俸”呗!
虽然说这是朝廷大臣们都想而不得的奖赏但是也没谁有脸去表达不满,仅仅是在冰封之地待了这么些年怎么都值这些了。换个人试试,早骂娘骂开了。
偏偏于总督干一行爱一行,就在那个破地方还能干得有滋有味还干出了一番成绩来。
每年供应给西北用来建渠修沟的牛马就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大量羊皮、羊毛供应更是解决了大明朝大量百姓的御寒物品。羊毛衣被虽然偶尔会扎人,但跟冻死相比虽然手工粗糙但造价便宜的羊毛衣被还是穷苦人家的首选。
整个江北地区的羊杂汤、牛杂卤煮为广大需要下苦力又舍不得吃肉的劳动人民提供了大量荤腥供应。虽然在皇帝陛下看来这些荤腥少了那么一些味道使得无法彻底压制牛内脏的腥臊味道,但跟原本没有经过皇帝陛下研发的烧制方法相比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了…呸呸呸,说什么呢,皇帝陛下怎么会来亲自操弄这么些个腌臜物件~
仅从肉食牲畜供应这一项上来看,于总督就功不可没。相比较正统年间各色财货流水般的供应给达子也没换来一个和平而言,现在对整个北疆的投入产出比简直不要太赞!
一些寻常人家不值钱的物件运到塞北就能换来了无数的牛羊马驼,再也不用看达子脸色用朝贡、赏赐这一套虚头巴脑的了。
这简直就是在抢!
大明朝在抢塞北各牧族。
一雪前耻啊,一雪前耻。都说风水轮流转,到了咱大明景泰朝终于也轮到咱们汉人抢达子了…咳咳,那啥,平等交易,平等交易了。咱不用让那些瓦剌部的贵族或是鞑靼部的强人来夹在中间赚差价,能够让汉蒙两族百姓直接交易了,可不就是平等交易了。
以太傅的为人,内阁商议出来的赏赐只怕也是走个过场而已,他肯定是不会肯接受的。
有去过太傅府上的都知道,那华府实在是…住不得呀,跟个六品清水衙门官员的家宅差不离,还以为是走错了呢!
就这,还特别隔出来一间房子专门存放皇帝陛下赏赐的物件,也难怪惹得皇帝陛下总是要下旨赐膳食了。赐了金银会退回来,赏了各色宝物也都一一封存,可不就只能隔一、两天就赏两、三个菜过去了,你总不能把饭菜给存起来吧!
让百官真正关注的是为于总督着书…啧啧啧,上次有这个殊荣的是哪位?
没哪位,除了大明《正统实录》之外景泰朝就没给谁安排写过着出过书。如果非要说有,呵呵,皇帝陛下曾说过三百六十行是行行出状元的。为此工部、户部、翰林院还真的抽调人手、钱财专门给那些耕地的、扒粪的、打铁的、造舟船的…甚至是给商人的经营手段都专门出过书。
别的也都忍了,偏偏连商人、乐人这些贱业都出书立着,多少让大明朝的文臣武将心里面有些不好受。
终于,咱大家文人的脊梁、武将的灵魂、朝廷的中流砥柱,于谦于总督得到皇帝陛下亲自下旨要为其出书立着了~
“太傅在塞北久矣,诸卿当一并商议太傅的归期了。”见众人没有异议,朱祁钰顺势提了一句要召回于谦的意思。
所谓的一石击起千层浪,给太傅于谦升赏也好,修书立着也罢,终不过是“人家的事情”。一旦说到要召回于谦,这中间可就有太多干系到众人利益的事情了。
朝廷里两个又臭又硬的茅坑踏脚石,一个王文、一个于谦。认死理,古板不知变通,还是对下属、同僚极为苛刻的存在。这要是于谦顶着无上荣光回来了,咱这大明朝廷上的光景怕要是另一番模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