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西汉公元几年 > 第63章 皇权相权之争(第1页)

第63章 皇权相权之争(第1页)

右丞相勃乃谢病免罢,左丞相平专为丞相。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

——《史记·孝文本纪》

西汉立国以来,由于朝廷的“无为之治”,百姓人心思定,底层统治趋于稳定,但统治层面却并不稳定,先是刘邦杀异姓诸侯王,接着又是吕后诛杀刘姓诸侯王,紧接着又是大臣诛杀吕氏,整个帝国高层血雨腥风不断。

刘恒入京即位以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是由于多年来的持续动荡,导致君心不稳、臣心不稳,皇帝、大臣、诸侯王人人神经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便是兵戈相向。二是刘恒自身势力单薄,他本就是刘邦不受宠的儿子,多年来远离朝廷,如今虽然贵为皇帝,但却没有自己的嫡系力量。三是开国功臣长期把持国家高位,陈平、周勃等功勋老臣本就地位崇高,再加上诛杀诸吕和拥立新君带来的声望,俨然已成百官领袖,声望远超皇帝。

正是由于这种君弱臣强的局面,刘恒一路走来不得不心惊胆战、小心翼翼,而周勃等人甚至公然以阻止刘恒入宫的方式来向新帝示威,虽然刘恒这个皇帝是他们一手推上来的,却也无疑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毕竟,这些功勋老臣能够如此轻易的更换皇帝人选,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再将他刘恒换掉。

不过,刘恒即便对于这种局面极为不满,但在继位之初皇位并不稳固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予以妥协,非但不能对这些功勋老臣予以打压,反而要对他们的平叛和从龙之功予以奖赏。

毕竟,文帝刘恒想要证明自己以诸侯王之身继承大统,以小宗取代大宗的合法性,他就必须承认这些大臣是拨乱反正、诛除叛逆的功臣,只能封赏而不能打压。

当然,汉文帝也非常清楚,帝王的地位要稳固,就必须使朝中势力达到平衡。

当时,朝中主要有两股势力,即功勋集团和诸侯王集团,汉文帝分析后认为,只有让这两股势力相互制衡,自己的皇位才能稳固,也就是说,只要稳住了诸侯,大臣就不敢轻举妄动,而稳定住了大臣,诸侯也不敢轻易造次。

为此,汉文帝先是通过废除吕后分封的诸侯国,恢复刘姓诸侯王封地,以获取刘姓诸侯王的好感。

之后,汉文帝又在即位的次日,即十月初八日,发布诏书大赏功臣,“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他们擅自假托皇帝诏命,派遣灌婴领兵去袭击齐国,想要取刘氏而代之。灌婴驻军荥阳并不出击,而是与诸侯计议谋诛吕氏。吕产打算叛乱,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用计谋夺吕产的军权。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杀吕产等人,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进驻北军营垒,典客刘揭亲自夺取赵王吕禄的将军印,以上皆为拨乱反正有功之臣。现增加周勃食邑万户,赐黄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婴各增加食邑三千户,黄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各增加食邑二千户,黄金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黄金千斤。”

武将出身的周勃对于如今取得的声望地位还有些沾沾自喜,而谋士出身的陈平却已经发现了危机所在,正所谓“物极必反”,深知“功高盖主”危险的他,在发现雷厉风行的汉文帝并非无能之主后,便与当年张良一样,做出了隐退的决定。在接受了汉文帝的封赏之后,陈平便一反常态的以生病为由请求致仕。

陈平作为“诸吕之乱”的首功之臣,刘恒自然不会准许他在这个关键节点致仕,否则很容易给人留下猜忌功臣的形象,为此极力予以挽留。

请辞不成,陈平便又想到一计,对汉文帝说道,“高祖时,周勃功劳不如臣,但诛除诸吕,臣的功劳却不如周勃,臣愿意将右丞相之位让于周勃。”

汉文帝采纳了陈平的意见,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此前,审食其在吕后去世后,被任命为帝太傅,罢黜了丞相之位,大臣们诛杀诸吕时,审食其因为与吕氏关系太近,也差点被杀,幸好陆贾、朱建极力搭救,再加上审食其身为开国彻侯,与功勋集团利益密切相关,这才免于被杀,甚至重新出任左丞相。

汉文帝即位,鉴于审食其与吕后的关系,自然不会再重用于他,因此在任命周勃为右丞相的同时,汉文帝又罢免了审食其,改以陈平为左丞相,位次仅次于周勃,又以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时间来到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春,即位已经数月的刘恒,在皇位基本稳固后,开始想方设法收回朝政权力。

汉文帝明白,想要坐稳皇位,解决功勋大臣权力过大的问题,就必须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然而,由于刘恒在朝中毫无根基,刚刚入京即位的他,所能够信任的,只有从代地跟随自己入京的六位亲信大臣。

于是,汉文帝又下诏说,“在大臣诛除诸吕迎接朕时,朕曾狐疑不信,大臣也都劝朕,让朕不要入京,唯有中尉宋昌劝朕入京,朕因此才得以继承大统、侍奉宗庙。现封宋昌为壮武侯,其他随朕入京的六人,官皆至九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之后,汉文帝又下诏遍赏群臣,“曾经跟随高帝进入属地和汉中的六十八位彻侯,每人增加封邑三百户;以前在高帝手下担任过两千石以上官职者,颍川郡守尊等十人,加封食邑六百户,淮阳郡守申屠嘉等十人,加封食邑五百户,卫尉定等十人,加封食邑四百户。封齐王刘襄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封淮南王刘长的舅父赵兼封侯。”同年秋,又封前常山国丞相蔡兼为樊侯。

通过对中央朝廷和地方高级官员的大面积封赏,汉文帝不仅消除了安插亲信的反对声音,树立了自己的统治权威,而且还获取了群臣的广为拥护。

更为重要的是,汉文帝在封赏中有意提到,大臣们之所以获得封赏,都是因为曾经效忠于自己父亲高帝刘邦的原因,此举一定程度削除了吕后长期掌权的影响,向天下表明,天下依旧是刘姓的天下,江山依旧是刘姓的江山,借此强调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皇位。

周勃自升任右丞相之后,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不仅朝中百官对其极为敬畏,就连皇帝刘恒也对其极为恭敬,这一切都让周勃有些飘飘然,渐有居功自傲之感,每次上朝、退朝时都表现的颇为狂傲,似乎并未将汉文帝这个新帝放在眼里,而汉文帝对此非但不在意,反而对其愈发恭敬,在散朝时常常目送其离开,

中郎袁盎作为皇帝的近侍官,见到这种情形,私下向刘恒询问道,“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

刘恒不知其意,便说道,“丞相乃是匡扶社稷之臣。”

袁盎进言道,“丞相只是功臣而已,还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危如累卵,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反正,直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这才顺势而为。因此,他只能称为功臣,而不能称为社稷之臣。如今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认为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汉文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此后上朝不再刻意谦卑,越来越有帝王的威严,周勃自然也觉察到了这种变化,心中不禁打起鼓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