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夏鉴定可信吗 > 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第2页)

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第2页)

太武帝千里奔袭,军至统万,距城五十里扎住。

乃下令分兵埋伏于深谷,以少数部众进抵城下诱战,夏主见城外军少,却不理会。

拓跋焘见诱战之计不灵,便自率二万轻骑前往。到君子津时,适逢天寒冰结,于是踏冰渡河,直袭统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主赫连昌闻说魏主亲来,亲自出城迎战,却一触即败,狼狈退入城内,固守不出。魏军在周围杀掠一番,获牛马十余万头以归。

同年夏,拓跋焘又率轻骑三万倍道先行,再扑统万。兵临城下,拓跋焘重施故伎,先使老弱残兵绕城示弱,将精兵埋伏于深谷之间。

夏兵见魏兵不整,报与夏王,赫连昌便令出城迎战。魏兵反身便逃,夏兵鼓噪追击。

追至魏军埋伏之处,忽天降大风雨,自统万城方向而来。魏军逆风大惧,不敢出击。

黄门太监赵倪遂劝拓跋焘:主上虽是神机妙算,引敌入伏,奈天不助我,风雨方向正和我军相逆,冲杀时看不清敌兵。且将士饥渴,不如陛下暂避,待来日再战。

太常卿崔浩怒叱:千里制胜,正是掩袭不意。风雨突降,乃天助我也,何故避之!

拓跋焘闻言,大声叫道:崔公之言是也!

遂命击鼓,挥兵迎前。混战之中,拓跋焘身中流箭,坐骑受伤倒地,险些为夏兵俘虏。于是换马再战,亲手刺杀敌骑十余人,复杀夏国大将一名,夏兵由此大溃。

魏军乘胜追击,直到城北,赫连昌不及入城,奔逃上邽。

拓跋焘率数十部骑直追,径入统万城,被夏兵发觉,急紧闭四门,将欲剿杀之。拓跋焘见被陷于城中,忙以妇人裙裾系于长槊之柄,自城上吊落,方才勉强逃出,惊险万状。

此时魏兵大部掩杀而至,拓跋焘复命围城,四面攻打。

当时夏国无主,又值天色已黑,守军自相扰乱,稍顷即被魏军乘乱攻破,弃城而走。

魏军进城,尽俘夏国王公后妃,获马三十万匹,牛羊数千万头,珍宝无数。

次日天亮,魏主拓跋焘复进统万城,见穷极文采、雕梁画栋、壮大台榭,复摸统万城墙,坚可磨砺刀斧。因而叹道:蕞尔小国,使用民力至此,焉能不亡!

当日大宴群僚,叙论诸将之功。太武帝便请崔浩上坐,录为头功,诏命进爵东郡公,拜为太常卿。诸将皆服,并无异议。

画外音:崔浩为道家子弟,属天师道门派。初受鬼谷掌门诸葛靓所嘱,往附魏主,以暗助宋武帝统一中原。略展其才,便为魏道武帝所重,南征北战,屡立奇功。至道武帝驾崩,又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无论驻于高陵,或下临河流、傍览川域,崔浩皆论五等郡县是非,评秦皇、汉武过失,好古识治,众人皆服其言。嵩山道士寇谦之每次与崔浩相谈,闻其论古治乱之迹,常通宵达旦,竦意敛容,无有懈倦。崔浩皮肤细腻白皙,如美妇人,性又机敏通达,长于计谋,常自比张良,自谓稽考古事,略胜一筹。

赫连定得报统万城已被攻破,不敢再战,遂急逃上邽,投奔赫连昌。太武帝拓跋焘于是率军东还,以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与桓贷、莫云留守统万城。

大夏承光四年,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平北将军尉眷兵出统万城,围攻上邽。

赫连昌不敌,复退到平凉据守。

太武帝欲一举灭除夏国,复遣大将奚斤率军抵达安定,与娥清、丘堆会师,为尉眷侧翼声援。不料奚斤军中战马染上温疫,大批死亡,士卒又缺粮饷,故只好营造堡垒固守。

未几军中粮尽,奚斤遣部将丘堆率三千军士,到周围乡村征粮。北魏士卒残暴无端,大肆抢掠,对夏军未加防备。

赫连昌乘机进攻,丘堆军大败,只带数百骑逃回安定。

魏军得不到粮秣,奚斤及部将皆深感忧虑。监军侍御史安颉说道:我等受朝廷诏命前来灭敌,而今却被敌包围,困守孤城,即令不被敌人杀戮,亦要受军法惩罚,是进退皆无生路。而各位王公安坐平城,岂无克敌制胜之谋耶?

奚斤:军无战马,若以步兵与敌骑相攻,断然不胜。只有等朝廷派救兵战马赶来救援,内外夹击敌人,除此别无良策。

安颉:若不决死以战,迟早全军覆没,何能等到救兵来耶!不如决一死战。

奚斤:战马太少,决战必败。

安颉:将军中未死坐骑集之,可得二百匹。复求募敢死士卒出城攻击,即使不能破敌,亦可挫其锐气,鼓我军威。将军再若设伏突袭,定能生擒赫连昌。

奚斤面有难色,犹豫不决。安颉不待奚斤下令,私与尉眷暗中谋划,挑选精骑以待。来日赫连昌果来攻城,安颉遂率二百骑出城应战。

赫连昌亲自出阵与安颉交锋,北魏决死队皆识夏王面貌,争相围攻赫连昌一人,不与其部从缠斗。正值狂风突起,尘沙飞扬遮天蔽日,赫连昌抵挡不住,打马逃走。

安颉在后紧追,引弓射倒夏主坐骑,赫连昌坠马,于是被安颉生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