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女见其面色有异,但止经问道:贤契算出何事?
徐懋功道:只因陈硕真逆徒明崇俨,泄漏武后将为天子玄机,致使武则天野心高炽,有恃无恐。则太子李贤及太宗子孙,就此皆遭大祸,将要死无噍类矣!
红拂女闻言大怒,惹动胸中无名之火,撩拨三千尘念,回首唤过身侧一个女弟子,浑身红衣,仿佛自己当年少女时模样装扮,嘱道:你便今日下山,到至东都洛阳,找到那逆徒明崇俨,取他性命。完事之后疾速回山,不可耽搁,亦不可留下任何痕迹。
红衣少女应声称是,对师父骊山老母及师兄徐懋功各施一礼,退身出室,又一挫步,已飞跃过高墙,瞬息不见。
徐懋功赞道:好轻功!亏得师母怎生调教出来。未知这位小师妹,姓字名谁?
红拂女笑道:此为公孙霓裳,雕虫小技,难入贤契法眼。其还有一妹,名唤公孙紫衣,轻身功夫倒比其姊强些,已练到踏雪无痕,白昼无踪。只是剑术还欠火候,不如其姊。霓裳通常下山行事,不以本名示人,只曰公孙大娘;于是其妹紫衣,便唤作公孙二娘。
言犹未了,只见老母身后已转过一位紫衫少女,约有十四五岁年纪,眉目如画,煞是调皮可爱。向徐懋功施礼道:老师兄万福!
徐懋功不敢轻觑,急起身还礼道:小师妹贵体金安。
公孙紫衣咯地一笑,扮个鬼脸,早已退到老母身后,速度之快,目不及瞬。
老母轻嗔道:白活了三十余岁年纪,越大越没规矩。师兄便是师兄,又有甚么老师兄,小师兄的?
公孙紫衣轻声答一句:师父教训得是。
又吐一下舌头,便不再吭声。徐懋功闻位公孙二娘已有三十余岁年纪,不由暗暗吃惊道:人道骊山派驻颜养生之术天下独步,若非亲眼所见,如何敢信竟神奇如斯!
画外音:世人所知公孙大娘,皆因通过诗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而无人知其名谓公孙霓裳,且是骊山老母门下得意弟子。公孙大娘乃是郾城北街(河南漯河)人,唐开元时第一剑客,因善舞剑器闻名,更兼舞姿惊动天下。其在长安街市献艺之时,每每观者如山;若应邀到宫廷表演,剑术又无人能比。因自创剑器舞,又请宫廷乐师配以节律,便在大明宫内风靡一时。《西河剑器》及《剑器浑脱》两曲,尤其名扬宇内,并被波斯胡人传入西域;以至如今新疆维族及藏蒙等族少女,亦多擅此道,名谓胡旋之舞。
据唐代传奇及后世各种野史记述,公孙大娘虽剑术无双,舞绝天下,然而世事如同浮云,以公孙娘子盛唐第一技艺,最终结局却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终。
其实是世人无知,不明其掩却骊山派弟子真实身份,蹈于风尘,又出入京都宫掖,皆为铲除在朝大奸臣恶,以及散落于民间江湖各派险恶之徒。
公孙霓裳与妹公孙紫衣交互出现,或同时下山行侠仗义,以至有两个“公孙大娘”竟同时现于远隔千里两地,故此关于公孙大娘传说愈加扑朔迷离,至有其已成剑仙,怀飞升缩地奇术,能日行数千里之谓云云。
亦正因其姊妹盖世无双技艺,亦成就草圣张旭一卷绝妙丹青,以及诗圣杜甫一首千古绝唱;更有画圣吴道子,也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成就三圣之道,不愧骊山老母亲传弟子。
仪凤四年五月初三夜,明崇俨在家中被人杀死,年仅三十四岁。
高宗闻而大惊,诏命禁军四出,全城内外搜捕盗贼,连续旬月,嫌疑人抓捕逾千百人,真凶却竟毫无踪迹。
武则天既惊且悲,便自疑惑道:缘何其刚对我说过太子李贤并非治国之才,次日便即被人行刺?莫非是太子闻知此语,暗中派人所为!
思来想去,愈加坚信自己所疑,便令御史,缜密推鞫太子东宫各色人等,不得姑息。
只说太子李贤,虽然明诏册立东宫,但因父壮母强,尤其天后一手揽政,不肯有丝毫放松,故此平日除与一帮宿儒名臣学习治国之道、安邦之策,便即无所事事。
因此偶尔便在宫内蹴鞠戏耍,并与近侍赵道生甚为亲近,殊于众人。
御史曾为此上书,指责太子亲溺男宠,有失储君风范。太子贤大发脾气,说御史无事生非,存心寻隙。
武则天闻知,却如获至宝,便派人秘密审讯赵道生,不惜动用酷刑严法。
赵道生难耐酷刑,只得信口招认,自承受太子委派,将明崇俨刺杀。武则天得其供状,即派兵闯入东宫,起获百副盔甲,乃太子陪皇帝秋狩时所备。
武则天便以刺杀大臣及私藏军械为名,并赵道生供状上报天子。
高宗闻而惊疑,命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三人秉承天后意旨,欲将百副盔甲作为谋反罪证。太子李贤哪里肯认?叫起撞天屈来,并引东宫诸臣作证,绝无此事。
高宗一向喜爱李贤,闻说并无招供,便要予以宽恕,亦为讨太子生母欢心。
武则天却道:为人子者心怀谋逆,则应大义灭亲,尤其不能赦免。
于是李贤终因生母坚持伏罪,被废为庶人,幽禁长安。
所收缴铠甲在天津桥焚毁,昭告天下。太子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遭贬职流放,高政被家人私刑处死。甚至曹王李明亦受及子牵连,终遭废杀,连坐者十余人。
李贤在长安被幽禁三年之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恐其东宫旧部势力死灰复燃,遂命将其流放巴州。李贤离开长安时已是深秋季节,妻儿仆从衣缕单薄,情状十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