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举最忌讳的就是舞弊,而贴出前三名的文章,本就是以防这种情况出现。
为了避免这样的言论愈发激烈,最后影响自己掉脑袋,主考官和知府立刻就开始排查。
前三名的考卷那是一张张都重新审查了一遍。
然后就找出问题所在了。
《春秋》那卷科目,沈隽意交了白卷。
这其实是极少出现的情况,但以往也不乏抽调到太过冷门的默读,学子交白卷的。
更不用提这回因着腹泻一事,不少学子都是三三两两描画几笔,就只能草草交卷,且大部分是来自云麓书院的。
于是,最后先去寻沈隽意的是同知晏廷。
“我不曾交白卷。”
沈隽意否认。
晏廷道:“我听说,此次你们书院不少学子都是交的残卷,是出了些变故……”
“我知,但其中不包括我。”沈隽意淡淡道,“上回有人去联名报官,我不在其列。”
此言一出,空气就有些凝滞。
那就说明沈隽意的试卷是被人掉包了。
一般监考官收了试卷后,避免出现考官带头帮忙徇私作弊情况,名字都是糊的,然后才会轮到主考官们去阅卷。
那么,这就需要排查每个环节。
因为那说明,要么是有人记住了沈隽意的笔迹,要么是有一条龙,早早给沈隽意的试卷做了记号,然后被人发现再掉包的。
当然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说明不是一个人所为。
晏廷又重新回去,这回知府就显得更是迫切地去查了。
特别在知道沈隽意是上官鸿的弟子后,那位大人桃李满天下,若是这话叫他知道了,那他这个知府也算是坐到头的。
少不得有人去弹劾他几本。
而朝廷最忌讳的莫过于舞弊。
所以,知府几乎是咆哮着让人去查,将当时监考和阅卷的人一一都抓了回来,甚至连端茶送水的仆从没放过。
这般严密的排查,最后还真就找到了漏网之鱼。
首先是门口审查身份的衙役,再见到沈隽意的帖子后,立刻就将人安排到了靠近东南边恭房的位置。
然后是收卷的监考官,收到他的试卷后,就用随身携带的木炭轻轻划过卷面特定的位置。
这样看起来就像是考生不小心用残墨擦过,一点都不显眼。
最后再由帮着阅卷的人做最后的工作。
而那个人就是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