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的那个男人,充分地表明了自己的心境,还有强烈的厌恶。
那种无比纯朴的想要为自己女儿复仇,想要阻拦那些希冀通过“不公正手段”为真凶翻案的混蛋的心情,在网络上得到了诸多民众的赞赏——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想,假如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我的女儿遭到了这种对待,我会怎么做?
于是,出自一个正义公民最本愿的“以眼还眼”的复仇之心,茱莉亚的死亡所带来的那一丁点儿反转声立刻就如惊骇海浪中的些许逆流一般,瞬息之间便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网民们有志一同的,对于莫伦·奥都拉的行为的支持声。
尽管有些人会觉得莫伦的行为有点过激——但无论是谁,都会发自内心地理解莫伦的行为。
甚至,在白宫首页上,希望减缓甚至免除莫伦罪行的请愿书,已经有了超过五十万用户留名。
当然,相对的,作为莫伦所代表的“正义”的一方,作为死者的茱莉亚,自然要被踩进更深的深渊。
这是舆论攻防的自然之理。
当自己身处于其中一方的立场,发自内心地认同其行为之后,便会为了迎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强化自己立场的“正义性”,而下意识地寻找起对方行为中的漏洞和道德低劣之处——只有相对一方越是低劣,便越是能显示出自己选择的崇高性和无可争议的正当性。
幸运的是,茱莉亚已经死了,而且“团结街区”也被全盘收拢在了特拉维斯手上,再没有人能够为她辩护。
于是,就像是马西普一样,死去的茱莉亚也遭到了同样,如同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小说内容一般的窘境。
网络上开始传出流言:
——茱莉亚和马
西普名为养父女,实则有不正当关系,她的心中对马西普怀着扭曲的爱,也正是这种爱蒙蔽了她的心灵……
——茱莉亚在高中时期曾经对同学进行霸凌,而且她导致好几个女生退学——尽管真实情况其实是茱莉亚帮助了一个遭受霸凌的同学,并将那几个霸凌她的女生赶出了学校……
——茱莉亚在耶鲁大学进行过一个公益项目,但她将项目所得全部中饱私囊了——真实情况其实是这个公益项目就是‘团结街区’资助的实践项目,所得资金被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先进的新闻媒介,还有最新的科技工具,降低了信息分享的难度,让这个时代处于信息爆炸环境之中,但某种程度上,真相反而更加难以凸现出来。
现代媒体平台变成孵化谣言的场所,真实与虚假再无隔阂——只要相信,即是现实。
于是,当一个个谣言不断累积堆叠起来以后,茱莉亚的形象,也如同马西普那样,得到了彻底的扭曲。
……
特拉维斯抽着烟,坐在“团结街区”的总部中,看着屏幕中显示出来的一条条社群评论,面无表情。
马西普和茱莉亚的身后名,都已经在社会舆论中被彻底消解,沦为了一个又一个黑暗的符号——尽管这是他一手执行,而且处心积虑许久终于完成的工作,但是事到如今,特拉维斯的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也没有任何感伤。
所剩下的,只有平静。
事到如今,“团结街区”的会员数越来越少,已经从十万跌到了不足两万,这个马西普用一生精力打造的事业已经变成了半废的墟垣。
哪怕是特拉维斯,也会对此感到有些可惜,毕竟倘若能合理利用,那么以‘团结街区’的会员量和资源,足以让他的地位上升几个台阶——只可惜,‘团结街区’的残废是上面那些人早已决定好的事情,他也没办法更改。
再说了,他的前途也不在这个总部狭窄逼仄的社会组织内,而是在更为广阔遥远的世界之中——所以,一想到自己被许诺的未来,特拉维斯心中所剩无几的可惜也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他吐出一个个烟圈,白雾成环,同样在空中慢慢飘散。
忽然,特拉维斯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发现了社群评论中,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音调也变得越来越多——
“等等……”
特拉维斯握着鼠标,根据那些不和谐的声音找到了这些异样评论的来源,看着那个来源——那个网站首页上挂出的技术分析报告,特拉维斯的瞳孔放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而眼中也第一次地,溢出了莫名的恐惧——
“怎么……这怎么可能!为什么要做这种东西?他们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