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颜氏家训和三字经的名句 > 第29章 颜氏家训24(第3页)

第29章 颜氏家训24(第3页)

南方人把“钱”读作“涎”,把“石”读作“射”,把“贱”读作“羡”,

把“是”读作“舐”;北方人把“庶”读作“戍”,把“如”读作“儒”,

把“紫”读作“姊”,把“洽”读作“狎”。诸如此类的例证,南方与

北方的错失都很多。我到邺都以来,只知道崔子约、崔瞻叔侄

二人,李祖仁、李蔚兄弟俩对语言略有研究,稍微做了些切磋

补正之事。李季节著《音韵决疑》,常出现差错;阳休之著《切

韵》,特别粗略草率。我家的儿女,虽然还在幼儿时期,就逐渐

纠正过失了。所作的某种器物,没有经过考证有关书籍,就不

敢随便称呼,这些都是你们所知道的。

古今的言语,因为习俗风气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著书作文

的人,由于地处南北而在语音上各有差异。《苍颉训诂》中,

“稗”注音为逋卖切,“娃”注音为於乖切;《战国策》注“刎”音为

“免”;《穆天子传》注“谏”音为“间”;《说文解字》注“戛”音为

“棘”,将“皿”读作“猛”;《字林》注“看”音为口甘反,注“伸”音

为“辛”;《韵集》中把“成”、“仍”、“宏”、“登”合为两个韵,又把

“为”、“奇”、“益”、“石”分入四个韵部;李登《声类》将“系”注音

“羿”;刘昌宗《周官音》将“乘”读作“承”;这类例子很多,必须

加以考核校正。前人标注的反切,又有很多是不太妥贴的。

徐仙民《毛诗音》将“骤”的反切音注为在遘,《左传音》将“椽”

反切音注为徒缘,像这样依从相信的反切,也很多。现在的学

者,语音也有读得不正确的;古人难道是什么奇特的人,一定

要沿袭他们的讹误呢?《通俗文》说:“入室求曰搜。”(服虔)将

“搜”的反切音注作兄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兄”就应该读

作所荣反。现在北方民间通行这个读音,这也是古代言事中

不能沿用的例子。玙璠,是鲁国的宝玉,“璠”的反切音当作

“余烦”,江南地区的人都把它读成藩屏的“藩”音。岐山的

“岐”音应当读作“奇”,江南地区的人都将它读作神祇的“祇”。

江陵陷落以后,这两种读音流传到关中,不知道它们所依据的

是哪些典籍。以我的疏浅学况,以前没有听说过。

北方人的语音,多把“举”、“莒”读成“矩”;只有李季节说

过:“齐桓公与管仲在台上商议讨伐莒国之事,东郭牙远远看

见桓公的嘴张开而合不上,所以就知道他们谈论的是正是莒

国。这样看来,‘莒’、‘矩’二字的拼读不同。”这样的人就是懂

音韵的了。

物体本身有精良、粗劣的差别,精良的被称作好,粗劣的

被称作恶;人的情感对事物有放弃或吸取,这种吸取或放弃就

被称作好或恶。后一种好、恶的读音始于葛洪、徐邈。而河北

地区的学士读《尚书》时却将“好(呼报反)生恶(乌故反)杀”读

作“好(呼皓切)生恶(乌各切)杀”。这种一面取评论物体质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