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天起,他们三人分别忙碌起来,周明帮着邹师傅建土窑、搭架子,而王芳则是带人开辟菜园,钱来天天挖土打土砖,因为砖头的成本太高,好在这里气候干燥,晾几天就能用了。
当第一块玻璃冷却时,菜地翻了一半,撒下了菜籽后,周明偷偷灌溉了山泉,还扬了一些黑土灰,若是没有这两个利器,他也不敢夸下海口,这里毕竟是高原。
因为有山泉的加持,第一批青菜很快长成了,暖棚全部完工了,一眼望去很是壮观,玻璃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些都是可拆卸的,有架梯子就可以完成。
棚子里不光种了绿叶菜,还有番茄、洋葱、辣椒等品种,就连茄子都种了两行,高产的豆角也没拉下,此时,大部分都冒出了绿芽,就连干活的牧民都很惊奇,草原上从来没见过这么鲜亮的绿色。
“基础算是打的不错,咱们也可以交差了。”
钱来这段日子累的够呛,干的都是力气活,因为紫外线强烈,三人都晒成了黑炭。
“不急着交差,倒是这个土窑有点难办,作废的话有点可惜啊。”
六十年代,玻璃还是稀罕物,因为产量不高,贫困地区都没有普及,西北常有风沙,要是谁家安装了这个,绝对是村里有本事的。
邹师傅跟他想到了一起,已经暗戳戳盘算了很久,回去就得退休,工资会少很多,如果这个土窑不停,哪怕产量不高,也是一大笔收入啊。
可现在私人不能办厂,他一晚上没睡,终于还是跟周明说了想法。
“这个事急不得,你先回去办手续,我去跟领导说说,也不是没希望。”
原子城有不少家属,如果成立一个集体厂,再安置一些闲散人员,并不违反政策。
邹师傅走的时候那是一步三回头啊,看着自己亲手建立的土窑,心里是万分不舍,两个徒弟却不看好,
“师父,如果周同志真能办起工厂,您就得常住这里了,家里可怎么办呀?”
“只要能有一份工资,你们师娘高兴都来不及呢,住在这里咋了?”
老婆比他年轻,却是农村来的,没有城里户口,当然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糊纸盒。
周明给牧民结清了工资,将他们送到了家,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厂里,这次采摘了不少青菜,厂长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菜长的真快呀,周明同志,你真是个人才。”
这种夸赞很少见,如果换个地方,还以为是讽刺自己呢。
趁着气氛很好,周明说了玻璃厂的事,毕竟投了不少钱,放弃的话很可惜的。
“可咱们没人会干呀,这几年,随着原子城的人越来越多,政策也松了,来了不少家属,菜场的工人好找,这烧玻璃可没人会干。”
周明正等着这句话,连忙推荐了邹师傅,厂长一听,也觉得可行,他已经正式退休了,不牵扯组织关系,可以按照技术顾问来对待。
“周明同志,菜场的事还需要你把关,我们已经开会了,正式成立原子城国营菜场,暂时由你负责,除了王芳和钱来同志,另外找了五名正式工,你要不要看看。”
以后就是他的手下了,虽然人事科已经决定,早点见面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