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认罪……哼哼……还算他们懂事,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条!”
现如今,西北的战事毫无进展,在某些方面明军还吃了亏,朝廷上下已有一股暮气。
所以现在,急需一个利好消息,来提振朝野信心和士气。
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辽东顺服之事,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
换句话说,朱景洪驯服朝鲜这件事,已被皇帝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这意味事情走向将超出前者预料。
“再过两天,九月初一……大朝会时,正好公布此事!”
“要下旨申饬朝鲜申饬,还要给予赏赐以示恩典,对老十三也要重赏!”
奏报看望,朱咸铭心情大好,当他拿下一份奏报时,才发现还有一份朱景洪的请安折。
“这小子……字也写得周正了!”
如今朱景洪立了功,替皇帝省了一大笔银子,后者自是看他千好万好,眼下便不吝惜夸赞之言。
“儿臣朱景洪谨奏,叩问父皇圣安……”
除了开头这一句,后面完全看就是大白话,朱景洪先是夸了老爹如何圣明,然后称赞了底下将士多么奋勇,最后讲了朝鲜人如今何等仰慕天恩……
当事人现身说法,作为阅兵奏报的补充说明,便让辽东的情况变得更立体了。
这份请安奏本,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只是言语太过浅陋,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
想到最后,朱咸铭又摇了摇头,而后低声念道:“翰林院那些人自以为是,让他们润色老十三得他们耻笑,还是送去司礼监吧……”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
确定了这件事,朱咸铭就继续看起其他奏报。
皇帝就是这样,要想掌握帝国的情况,只能依靠各个方面传来的奏报,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有水分,全都得靠他自己来把握。
看奏本的时间既慢又快,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
本来依朱咸铭的安排,他是要尽快吃了午饭,然后看地图并推演西北战局。
可他终究年龄大了,如今精力比不得过往,所以这件事就往后推了推,其本人去了坤宁宫用膳。
倒也不完全是为吃饭,他找皇后是为商量奖赏宝钗和朱景洪,二是为了聊聊朱云笙的婚配之事。
再过几个月,就到了正统十四年,朱云笙将满十五岁,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
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九月初一。
大朝会如期举行,在头两天的造势酝酿下,大朝会上宣布的朝鲜之事,确实起到了一定激励鼓舞作用。
不战而屈人之兵,皇帝仁德感化天下……大明是何等蒸蒸日上。
首功是皇帝的,次功便是朱景洪。
这一点朝臣们大多认同,所以皇帝要赏赐朱景洪,这件事任何人都没有异议。
九月初一的中午,帝后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这是为褒奖宝钗为皇室开枝散叶之功。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
诏书一式两份,除了在襄王府宣读这份,还有一份会送往辽东去,除了褒奖朱景洪还会赏赐燕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