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激光雷达肯定从性能上远好于一颗的,将来城市NGP和鲁棒性中就可以看到差异。
实际上硬件配置只是代表一种潜力的可能性,最终是安全,成本,场景和能力的平衡,仍然是木桶效应而不是短跑逻辑。
”
“而且这一次,我们不需要考虑经济性,就是要堆料,把这款产品的产品力,发挥到最大值!
”
“咋的,想搞出穷人跑来?跑车谁要性价比的?”
“大家伙请注意!
”
“这是装比车!
这是装比车!
这是装比车!
”
“重要的话,我说个三遍!
”
高怀钧再一次纠正了这些人错误的方向。
【第14章】
在场的几个高管和骨干,都是不由得一笑。
现场的气氛也是稍微松了一些。
高瓴车辆搞"明"这款跑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确实是需要高怀钧指引他们的发展方向。
“另外,这两颗激光雷达要安装在哪里?”
“我的意见是,在车顶上放一个,和在机盖或保险杠放两个,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头顶的单颗性能会更好。
但是,在行人碰撞、维修成本、和震动控制(链接主车体)上,两个激光雷达的分布,是最优的,伱们和人工智能BU进行商讨,看看这种方案怎么执行!
”
高怀钧直接说出他的结论。
在后世,顶部激光雷达很少被使用。
就算到了L3阶段(无人驾驶第三阶段,最高级别是L5),雷达方案还是不会放置到顶部。
所以高怀钧不想自己的团队走太多弯路。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当他们同意了高怀钧意见之后,并没有提出意义。
他们对于高怀钧的意见,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便是震撼和焦急。
但是,并不会觉得高怀钧在异想天开。
王凤英,艾格,吴恩达这些,都是大佬中的大佬。
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可以鼎立一方的人物。
可以说,高瓴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那么多的产品做好,可不仅仅是高怀钧的金手指在指引!
善战者无赫赫之名,他们这群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他们没有金手指,但是却都是发挥出来了拥有金手指还要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