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日落珊瑚价格 > 第173章 考察团来了(第2页)

第173章 考察团来了(第2页)

第二天是周日,高磊的资料倒是看完了,然而考察团来了。

考察团对传统的珊瑚石民宿和”厕所联盟“很有兴趣,问了不少问题。团长告诉季微澜:“这次实地考察,我们不仅要看生态旅游环境和旅游规划配套,民族文化传承和文明和谐乡风也是重要的打分点。”

季微澜乐了:“那就一定要看看我们的传习所和图书馆。”

她领着考察团朝海边走,介绍说:在全村和各地朋友的支持下,老灯塔图书馆已经开馆一个多月,同附近的传习所一起构成了“南极村乡村振兴文创基地”。

“重登观骇浪,儋耳送归来。可喜兴文教,帆书谢大才。”考察团团长眼睛一亮,“这诗真是苏东坡的?”

“千真万确。这首《无题》诗,是我从聆城县志中翻出来的,又和几个版本的东坡诗文集核对过。据县志说,这是公元1100年,苏东坡遇赦北归时在南极村登岸时所写的。”

现在这首诗被立碑于苏东坡当年登岸的海角,同时也被拓印成页,悬挂在老灯塔图书馆的墙上。

与之并列的,还有许多本土创作者的诗文和美术作品,包括海花她们获奖的贝壳工艺品,以及村小学精选的作文和图画。

一幅幅作品,如传承千年的灯盏,照亮了渔村孩子们求知的眼睛,也让考察团成员像所有初到南极村的游客一样,啧啧称奇:“不是小渔村荒蛮,是我们不够了解。”

“这些照片都是南极村的?”考察团成员又指着墙上问。

“是的,都是我们村的老照片。”季微澜告诉他们,这些照片都是村民们主动翻出自家泛黄的老相册后找出来的。

一张张黑白照片装饰了图书馆和传习所,让小渔村的历史变迁为更多人所见。

这时有一对小情侣走进图书馆,点了海盐柠檬水和小点心,一看就是来消磨时光的。他们在书架前翻书时,突然被沿墙陈列的老照片吸引。

“那个房子,是不是我们刚才路过的?”

旁边正在看图书的孩子跳起来,自动变身导游指点照片:“那是我家老屋!盖好两百多年喔!”“旁边那张就是我阿公的阿公在造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季微澜领着考察团又去了隔壁的传习所。水缸、渔网、扫帚、正在晾晒的番薯干……就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村小院。

三角梅和苦楝树的树影里,七八位游客正同阿公阿婆坐在一起喝茶,吃番薯干,听一段随心所欲的讲古。

林四阿公正得意地讲,这是村里自创的“珊瑚牌”番薯干,用的是他们自己在沙地上种出来的番薯。“我们的太阳也比别处好,晒出来的番薯干有嚼劲又香甜。”

花螺婆在帮忙挑扫帚。被游客起哄了两句,她就红了老脸,把自家老头子叫来跟前。小扫帚轻轻扫双肩,扫前襟,就像当年送他出海那样:“呐,就是这样扫的咯。用这种小的,不要用那种,那种是扫帚草扎的,刷锅专用。”

原本已经没什么人会用的手扎扫帚,现在真成了南极村的独家旅游纪念品。

被家人担忧未来的阿鲤,现在是传习所创意手工扶贫车间的“一级技术员”,用灵巧的手带着村里的残疾人一起脱贫。

他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证”。现在,他见到考察团成员胸前挂着的证件,也高高举起自己的工作证,喜滋滋炫耀:“我也有证,你也有证,我们一样的!”

传习所内还有一间“解放琼州”纪念室。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张张作战照片和奖状,一件件破旧的军衣军帽,锈迹斑斑的水壶,老木船上的残留配件……承载了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以及南极村人不变的爱国情怀。

从传习所出来,考察团提议去海滩走走:“今天游客不少,我们想了解他们的看法。”

喜欢日出珊瑚海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日出珊瑚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