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王夫之的话,郑森等三人都不禁陷入沉思中。
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竟认为汉家将士一定打不过女真、蒙古等鞑虏呢?
往前数,汉时有“一汉当五胡”之说。
再到前明,先有朱洪武以南统北,驱除鞑虏;又有明太宗朱棣五征漠北,犁庭扫穴。
即便是近些年代,也有前明的戚家军威震北疆、辽东。
由此可知,汉家将士绝非生来就比鞑虏弱,只不过是在王朝末世受到重重削弱,才在鞑虏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如今大崋初立,风气清正,汉家儿郎从军后得到了应有的、乃至更好的待遇,自是能发挥出足够高的战斗水平。
像郑森、王夫之这些对军国之事有所了解的读书人、士绅,对“龙门川大捷”感到惊讶的同时,自是有一番或浅或深的思考。
便是寻常百姓,对此也同样感到惊讶。
毕竟清虏在百姓的认知中,目前仍是大崋最强的敌人。
而警备军战力在亲卫军、常备军之下,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如今警备军能战胜两倍于己的清虏,岂不是意味着,大崋已经有了灭亡清虏的军事实力?
想到这一点的百姓都兴奋起来。
甚至有人买来鞭炮放,敲锣打鼓的庆祝。
而随着“龙门川大捷”的从南京传向四面八方、诸省府,士绅、百姓对大崋朝廷的认同感也更强了。
大崋虽然建立不足三年,可在许多百姓心中,它却已经取代了前明两三百年来建立的统治地位···
南京紫禁城。
天心殿内,刘升还在研究龙门川一战的战报。
说实话,这一场大捷不仅出乎其他人意料,连刘升都略感意外。
即便抛开警备军与清虏的战力不谈,兵马劣势却是事实。
四月三日到四月四日夜里的一战,马进忠、白文选是以七千多兵力对阵三万清虏。
虽然挡住了清虏,使其不得沿着河谷南下,可北京警备师第三旅也在这一战中折损了一两千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损比可以说超过了四分之一!
这可不是据城而守,而是野战。
警备军在这个战损比下仍未败退,反而坚持阻击清军,着实是出乎了刘升的预料。
说明他以前大大低估了警备军的战斗潜力。
等到了白天,北京警备师其他各部陆续来援,人数最多时,也不过刚超过一万五千人。
清军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折损了不少兵马,却也还有两万多人,在兵力上仍处于优势。
如果非要找清军的缺点,可能有二。
一是,豪格此番入关,因长途行军,又打算在关内避开崋军主力,因此并没有携带太多枪炮。
红夷大炮是一门都没带,只带了二十门普通口径的红夷炮。
虎蹲炮倒是带了三百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