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汉坊h20一瓶多少钱 > 第十七章 离乡避祸(第1页)

第十七章 离乡避祸(第1页)

离开兰州的郑德昌一路劳顿,三十余天就顺利返回紫阳,他把韩童生安顿在了瓦房店的天汉茶坊,然后就去了鑫隆钱庄,还了银子和利息。德昌一回到茶庄,常师傅就给他送来了一张请柬说:“西帮脚行的谭三爷听说你回来了,要请你喝喜酒,说要感谢你这个大媒人呢!”

谭三爷,名叫谭三顺,是背背篼儿起家的,光头,黑面,挺鼻,阔耳,说话杠杠的。但岁月无情,给了他一身的沧桑感。常年的风吹日晒、冰霜雪雨,犹如一把雕刀,早早在他额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沟。

紫阳自古是一个亦山亦水,亦城亦乡,亦南亦北的地方。外地人说是一个镇,山里人说是一座城,既有城的生动,又有镇的恬静。山城除了河街,巷道无百步之平,房屋只能临江而起,依山而建,如一幅轻描淡写的画依山而挂。一坡坡的城,一坡坡的景,一坡坡的巷道,造就了一坡坡的铺子,也引来了一坡坡的背篼。紫阳坡坡城,坡陡巷窄,车马难行,城里的一砖一瓦、一米一柴都靠背篼儿背,人们摆脱不了对背篼儿的依赖。背篼儿就是紫阳的脚夫,是紫阳人离不开的生活。

汉江边的人把出卖劳动力去充当挑夫、背篼、扛大包的脚力俗称“脚夫”。脚夫在紫阳又俗称为“背脚子”“背佬二”“背二哥”,用背篼背货的人俗称“背篼儿”。脚夫因用的工具不同就分成了两类:背架子和背篼儿。

背架子常在不通航的集镇,装货比背篼儿多,运送茶包也最适合用背架子。背架子背货成群结队,用背架子背着麻布茶包,顶上悬垂着一根麻绳,遇上下坡路就用手拽着麻绳,防止茶包后仰出现意外事故。山路多是又窄又陡的羊肠小道,雨天泥泞,雪天冰滑,一步走不好就会货毁人伤。

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脚夫发明了构造简单又实用的打杵子和脚码子。打杵子一物多用:杵路的棍子,护身的棒子,以及途中小歇时用来支撑背架子。他们一般是三五人乃至数十人集体行动,在过盘山险路,涉深水激流,过山溪小桥,或经过土匪出没地时,相互有个照应。因是负重赶路,行程力求一致,节奏由带头的脚头掌握。背佬二是天明登程,傍晚投宿,日行不过五六十里。沿途有提供住宿的木垛草房小店,住“干号”只交一角钱住宿费,店里提供开水,吃自备的干粮;若要在店里煮饭吃,则叫“火号”,另加几分柴钱、油盐钱和菜金。俗语说:未晚先投宿,天明早登程。这是背佬二的命运,他们是茶市的苦力,是社会的底层人物。新茶上市,茶商为了抢价钱、获高利,便雇他们日夜兼程,背驮肩扛转运于茶市码头。

这些背架子和背篼儿日复一日地用脚丈量大地,三人一团五人一伙,就形成了脚行。谭三顺开始做了三年脚夫的“脚头”,领着一伙脚夫运送货物,每次背货挑最累最苦的盐包。他待人厚道,脚夫力气小的,他就搭一把,从不扣份子钱,揽活也不抽头,深受脚夫敬重,于是跟随他的脚夫就越来越多。四十岁那年,经脚夫推举,他在西关道口经营起了脚行。脚夫多了,就有领头的,俗称“脚头”。脚头是脚行东家的帮手,待遇地位比脚夫高。经过几年的打拼,脚行生意兴旺,谭三顺手下的脚头从三个变成了五个,又从五个变成了七个。有了钱,他的衣着和一般的生意人就明显不同了。不论何时,谭三顺长衫里面小褂的袖子总翻出很长的一截。夏天穿的是格子纺,冬天是法兰绒。脚底下是黑丝袜和方口的黑纹皮面的硬底便鞋。三顺之名也在脚夫的口里改称了“三爷”。

谭三爷是这上渡口的脚行王,全城六成的背篼儿吃的都是三爷的饭。

三爷脚行顶着河街西头,从渡口码头上岸到进入河街,临水一面是一个直角,脚行也正好在这直角上。从脚行朝下走,就是上渡口码头的四十九级台阶。汉江里的过往船只,老远就能望见脚行向江一面的吊脚楼,楼上是三寸厚木板铺成的露台,露台后是一进土墙石瓦天井院落,三叠式马头墙,瑞兽作脊,花卉饰面,威风凛凛。脚行在河街和翠花街交会处,鹤立鸡群,那气势场面,让三爷很惬意。三爷脚行的天井,则是一方古朴、幽静之所。天井正堂里放着几张茶桌,茶桌上摆放着清一色的土陶——陶壶、陶碗、陶茶杯,专供脚行里的脚头歇息之用。院虽小却很精致,是一座典型的巴蜀风格庭院,既有南方的简洁雅致,又有北方的自然拙朴。

紫阳城不大,但脚行分东帮和西帮,彼此严守帮规。东帮由船帮舵长姚正山经营,西帮由三爷主持。西帮专为汉中、四川城口西南西北和西安商人运货;东帮则受雇于河口、兴安等东边来的商人。之所以这样,就是防止脚夫偷窃,即使真的丢货了也容易追查。

一年前,谭三爷的发妻汪氏因肺痨离世。一日,谭三爷在天汉茶楼喝茶,刚唱完小调的巧玲朝坐在窗口喝茶的他礼节性地点了点头,闪了出去。就是这个点头,加上一段小腰,便将三爷的魂魄勾进了巧玲扭动的背影里。他头一次领略唱曲女子的韵味,这样的女子,用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眼神,而是一种内在的自然气韵……背脚出身的三爷被迷住了,就跟郑德昌提了续弦娶巧玲的要求,请他从中做媒。脚行是垄断码头运送货物的脚夫帮会,红白两道通吃的角色,商户大贾们自然都不敢去得罪,德昌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能娶到如花似玉的巧玲,本是人生一大美事,岂料谭三爷在洞房花烛之夜,没几下就早泄了,很是晦气。但是三爷对这位年轻貌美的姨太太疼爱有加,尤其是巧玲身上散发出的莫名气息,令他陶醉。这味道像榴莲,像长毛的豆腐,更像腐蚀的老墨。三爷抱着巧玲的时候说,他喜欢这味道,这是小曲的味道,是才艺的味道,脚行里四处飘逸的都是汗酸气,缺少的就是这种野曲味道。当然,巧玲自己明白这是狐臭,每天给她的胳肢窝里扑香粉,粉香与狐臭混合,造就了那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

巧玲正值花样年华,却守着一个不太行事的中年男人,日子一久,欲壑难填,咋能耐住寂寞?白天到茶楼街巷游逛,还好打发。到了夜里,她的心里就空似深井,如猫抓一般,难以尽兴的渴求日甚一日地增加和蔓延。这时,巧玲很自然地想到了天汉茶楼那眉目清秀的热心善人常季清。

巧玲对季清的惦记就开始如泥鳅一样,在心里先是蠕动继而是滚动然后是窜动,弄得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每当此时,她都要借故上河街去茶楼,偷偷在天汉茶楼打探半天。有几次,她借喝茶,向德昌打听季清。德昌叹气问道:“你都嫁人了,念他干啥?”

巧玲姑娘的惦记传到了常季清耳朵里,无论郑德昌咋劝,他都要回来看看巧玲姑娘,感激她一腔情分。季清要回紫阳,兰州的生意就暂且交给了韩童生,郑乾坤接手账房。想不到的是,季清回来不到三天就出事了。

那天,季清在茶馆喝茶,无意间看到街上一名女子,感觉样貌有些熟悉,就随口问斟茶的伙计,伙计一眼就认出女子是嫁给了三爷的巧玲姑娘。季清一听,马上就从茶馆冲了出去。巧玲站在阳光里,浓密的乌发泛着清晨露珠般的光泽,翠簪油绿,衬托着白嫩秀丽的脸庞。她一身短衣窄袖,黄底蓝花长裙,显得格外娇媚多姿。巧玲认出季清后,就忍不住双目垂泪,一番伤心感叹,二人瞬间就擦出了火花,郎有情妾有意,便准备私奔。

谭三爷虽为人厚道,但眼里不容沙子,对羞辱他的人发起狠来,也是心狠手毒、六亲不认。在三爷刚经营脚行的第一年,他一个拜把子兄弟见他老实,就有了鸠占鹊巢之意。结拜兄弟叫陆寿山,小三爷五岁,右脸自小有胎里带的一块朱砂胎记,很是惹眼,大人小孩都叫他“疤子”,陆寿山的大名就自然消失了。陆疤子有一身的蛮力气,开始和谭三顺搭伙做脚夫,每天背运的货比其他脚夫多两成,钱就自然比别的脚夫多。饱暖思淫欲,吃饱肚子的陆疤子,有了些余钱,心思就有些不安分,时不时逛一逛窑子,进一进赌馆。他染上嫖赌,每天余钱要不送给了窑姐儿,要不就上了赌桌,入不敷出的局面就越来越多,自然就羡慕起三爷的脚行,心想:你一个背篼儿能拉一帮人抢占码头的运货生意,我陆疤子自然也是能的。

一天,西帮的船进码头卸货,货为城内冉家的杂货。这天一大早,三爷脚行的管家储宝堂按惯例,随手在脚行门前的人头中点了几个,示意他们上船搬货。几个脚夫乐滋滋地跑下码头,正要上船,却被一帮强壮大汉拦住:“从今日起,码头是陆爷的,没你们啥事。”一个三十来岁的脚夫质问道:“哪个陆爷?没听说过。这是三爷的,你们也敢捣乱?”

“陆寿山的名号,也是你能打听的?”话音刚落,铺天盖地一阵拳打脚踢,不服的脚夫顿时被打翻在地,血水喷了一地,还捎带着两颗门牙。被打的脚夫哪知道陆寿山就是陆疤子,连声求饶,爬起身就往三爷脚行跑。

谭三爷听说是陆寿山,心中一惊,没想到疤子出息了,来抢他的生意,不是欺人太甚吗?三爷先是理性地克制着,找到陆疤子在西关道的住处,管事的说陆爷进城去了。三爷心里好笑,陆疤子也开始称爷了?三次登门,陆爷都没露面。三爷算是仁至义尽,看陆疤子故意避而不见,就回了自己的脚行。次日一早陆爷脚行的门还没开,几十条小蛇就顺着门缝钻了进来。陆疤子虽一身力气,但从小最怕的就是蛇,吓得跳上床,鬼哭狼嚎地指挥人捉蛇。具体钻进了多少蛇,陆疤子心里也没底,便不敢住家里了。陆爷明知是三爷所为,又苦无证据,只得站在巷道里指桑骂槐。当日夜里,陆爷花高价请来一帮打手护门,可次日一早,门前仍是小蛇一片,而且所有脚夫的背篼上也爬满了。一连三日,日日如此。陆爷心烦意乱,第四天夜里离开脚行上了一条花船,消愁去了。

水静月明,江河上弥漫着幽静,花船窗外水天一色,渔火如豆,新月皎洁,清风习习。舱帘内,花船女眉目清秀,娇滴滴地围着陆爷说笑弹唱。琵琶、古筝之音,如游丝随风飘荡,流出一首首多情的曲子。陆爷一脸愁容,几杯花酒下肚,很快就醉得一塌糊涂。到了午夜,整条花船不知不觉就燃起了大火,照亮了整个江岸,待睡梦中醒来的人们将花船大火扑灭,陆疤子早已在醉梦中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紫阳城的人也由此领教了三爷的心狠手辣。

谭三爷得知此事,马上就带着一帮脚夫把巧玲找了回来,锁在了脚行的天井院子,要找郑德昌主持公道。德昌听说了此事,正想找季清问个清楚,季清居然回来准备辞行。德昌质问道:“季清,你准备干啥啊?”季清说:“东家,我是过来跟您辞行的。兰州分号生意也步入了正轨,韩童生是个可靠值得信赖的人。我走后,兰州分号就交给童生打理吧。”德昌问:“你去哪儿?犯了大忌,想走也来不及了!”季清不解地问:“东家,你这么说是啥意思?”德昌说:“你不晓得巧玲已经嫁人了吗?那谭三爷是啥人,你难道不晓得?他翻脸比翻书还快。现在你要把三爷的婆娘给拐跑私奔,你是要他抬不起头吗?”季清大惊失色,马上就要去找巧玲,却被德昌一把拉住:“这个时候你还打算去找巧玲?她已经嫁人了,你值得吗?”季清说:“我要是不管不顾,还算男人?”

就在这个时候,天汉茶楼的一个伙计赶来。看到常季清,脸色惶恐不安,悄声附在东家耳朵上说道:“不好了,巧玲上吊寻短见了。三爷报了官,说是季清诱骗良家妇女,害死无辜,衙门已经派官差前来缉拿,很快就要来这里寻人了。”德昌不动声色地掏出十两银子,递给伙计说道:“此事先不要声张,收好银子去雇一条稳靠的快船,明白吗?”伙计接过银子说道:“老爷,你要尽快想办法啊。”说完,扭头从后门走了。

常季清一脸悲愤,气得握拳使劲击打石墙。看到季清的拳头渗出血丝,德昌叹了口气说道:“事到如今,你只有暂时避避风头。”季清说:“避风头?我又没错,为何要躲?”德昌说:“三爷报复人可是连命都不要,你招惹他的姨太太,不是自找苦吃吗?”就在这个时候,伙计慌张地跑了回来:“三爷带着官差过来了。老爷,季清要是落在官差手中,恐怕得蹲牢狱吃官司啊!”

情况紧急,德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带着季清进了老夫人房间,跟老夫人叮嘱了几句。德昌让季清暂时躲藏在床下的一个夹层里,然后吩咐老夫人卧床装病。老夫人看着德昌神色凝重的样子,便依计行事了。就在季清刚刚被劝服藏匿床下之时,外面就传来了喧闹的声音。三爷带着官差闯了进来说:“郑老板,失礼了。明人不说暗话,我和巧玲因你而成,又因你而破。咱们两兄弟路归路桥归桥,你的兄弟招惹巧玲的事,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忍了,可巧玲因他上吊寻了短见,得给个说法,这个要求不过分吧?”德昌只好顺着三爷说:“不过分,不过分,不过我都没见到他人啊。”三爷说:“冤有头债有主,我不为难兄弟你,至于他常季清是否长了翅膀飞走了,官差只要一搜便知,得罪郑老板了。”德昌为难地说:“家母年事已高,现在病卧在床,经不起折腾。三爷,你能不能高抬贵手啊?”

三爷压着怒火问:“德昌兄弟,要是你的夫人寻了短见,你能心安理得不闻不问?来人,给我搜,一定要把他找出来。”

要说这官差确实挺灵醒的,他们知道这里是郑德昌的宅院,平日里收受了郑家不少好处,自然也就不好意思为难德昌。但是这谭三顺也不能得罪,所以官差至少得做做样子。

谭三顺突然走到床边,打开床下的盖板,就在大家紧张之时,谭三顺又忙盖住了盖板。原来里面的便桶全是老夫人拉的屎尿,一股恶臭熏得谭三顺直呕,他虽然心中不满,也只好作罢,迅速离开了卧房,回头不满地说:“郑老板,得罪了,不过,我就不信他常季清这一辈子都不打算抛头露面了。

我可跟你提前打个招呼,这件事情我已经报官了,到时候自然有官家替我做主。”谭三爷哼了一声,然后就跟官差离开了郑家,在茶庄门口还留下两个脚夫盯着。接连几日,官差四处搜寻常季清的下落,甚至贴上了通缉告示。

谭三爷有了官家的支持,更是有恃无恐地带领脚夫们到处寻找打探常季清的下落。郑德昌眼见形势危急,马上就做出了决定,让季清坐船到石泉莲花渡,过子午道,到西安、泾阳替自己去了解茯茶生产和关中、陕北的紫阳茶市场,一来可以避避风头,二来也为紫阳茶向北路拓展做一个前期考察。打点好了一切,就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德昌雇用了一条快船亲自送季清离开。常季清此时已经想通了,决定听从德昌的建议,暂时离开紫阳,出去躲避风头的同时,为天汉茶庄开拓北方茶路做前期考察。临行之前,德昌给了季清三百两银票:“兄弟,这些银子,你啥都不做,也足够在外面吃用十年八年的了。”季清说:“东家,季清这条命是您救下的,只能铭记恩情,来日再报!”说完,季清就跪倒在地,向德昌叩首跪拜行礼。德昌赶紧把他扶起来,不舍地说:“季清,你我就不要讲究了,今日一别,不知啥时有再见的机会。一路保重,要小心行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