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阵扑鼻的酒香,洞外之人飘然而至,他无视众人的目光,一屁股坐在王通身边,坦然说道:“三哥,近来可好?”
“好?我好得很,有你这样的弟弟,我怎能不好!王绩呀王绩,你让我说你什么好!”
王绩似听非听,打开装酒的葫芦抿了一口,又不经意地随手抖开一卷书稿,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儒学经义。他用余光扫了那书稿几眼,咧嘴笑道:“三哥,你日日钻研这些深奥的文字,累不累啊?”
“累也比你无所事事强,我算看透了,指望你弘扬儒学,简直是痴人说梦!”王老师眼看就要发飙。
王绩眨巴着眼睛敷衍:“三哥,你别搞笑了,你那套‘我注六经’,我学不来的。喝喝酒、写写诗,就是我的追求。”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别来耽误我上课!”王通长袖一挥,冷脸下了逐客令。
王绩边向外走,边扭头对王通说:“三哥,我近期又创作了一首作品,你想不想听?”
王通断然回绝:“末流小文,我自是不屑的。”
“你不愿听,我却乐意念。”说着,王绩高声吟道: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王绩,大唐才子的一号人物,有唐以来第一位名诗人。
我们的故事,就从王绩开始。
亲兄弟见面就,一干弟子早已司空见惯,他们也不止一次从老师口中听到关于王绩的故事。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十五岁的王绩游历京都,拜见了名噪一时的朝廷重臣杨素。
“这年头,阿猫阿狗都想见我,小屁孩有什么好见的?”
杨素拿着王绩的简历瞅了一眼,眼中满是傲慢和不屑。
王绩哪受得了这种气,他略一拱手,从容说道:“我听闻周公接纳贤才时,多次吐掉嘴里的食物快步迎客,明公,您的才德不及周公,若想保住荣华富贵,就不应该这样傲慢对待贤士!”
“咋的,你小小孩童有何见教?”
“小小孩童,大大才华。”
说着,王绩开始谈诗作赋,道古论今。他言辞犀利,逻辑清晰,口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杨素不由得心生感慨:这是怎样一个神仙少年啊!于是送给王绩一个霸气的绰号:神童仙子。
几年后,王绩应孝廉举,授秘书正字,这时候,当朝的是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最讨厌别人提意见,还特别爱折腾,扩建东都、修大运河、征高句丽……
皇帝爱搞事,像王绩这种小官就很痛苦,加班、开会是常态,熬夜、值班是基本操作。
渐渐地,王绩烦躁了,组织管得太严,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看着身边的一些同事,年纪轻轻的,头发就跟存款一样少,王绩不想这么压抑地活着,就主动找上级谈心,提出了调动工作的想法。
“小王啊,调动工作不难,去地方挂职也不难,可你要知道,下去后再想上来就不容易了。”上级很负责任地给王绩分析利弊。
“我这人没啥追求,只想活得安逸一些,今天找您谈心,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您看着给安排就行,地方我不挑的。”
最终,王绩被调往扬州,改任六合县丞。
三
在六合县,王绩玩得过了火。
作为在职人员,他整天喝得烂醉、迟到早退,工作不上心,业务不熟练。顶头上司六合县令实在不能忍——父母官是为百姓办事的,不是拿着俸禄混吃等死的!他准备写份报告,弹劾王绩懒政不作为。
王绩很潇洒,既不找县令解释,也不准备改正自己的作风,而是把本月刚发的工资留下,然后官服一脱,官印一挂,连夜乘一叶扁舟,弃官而去。
因为此事,王绩可没少被三哥王通批评。他却依然故我,时而外出云游,时而留在黄颊山休养,有事没事找三哥拌拌嘴,其乐无穷。
王通老师看不惯王绩的行为,他的学生却很崇拜这位浪荡不羁的才子,经常私下找王绩交流。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王绩对王老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