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主人公为唐时的 > 孟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第2页)

孟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第2页)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没有知音,曲高和寡,窝在家中难以进步,孟郊决定换一种生活。

上嵩山!

上嵩山,可不是去少林寺学功夫。

孟郊是个孝顺的娃,父亲死后十余年,整个家庭全由母亲操持。母亲靠一双巧手,替富贵人家做针线活维持生计,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长大,不知在油灯下熬了多少个夜,白了多少根头发。

孟郊想想自己都二十多岁了,不能再待在家中无所事事。

他和母亲有着极深的感情,一方面想为母亲减轻点负担,一方面也想出去看看大山大河,这才选择离家。

孟郊躲在深山里,每日与孤云相伴,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吃野菜,住草棚,几年都没沾荤腥。这么看来,其实和少林和尚也差不太多。

隐居近十年,孟郊丢下翻得破旧的书本,从容出山。

读万卷书,该去行万里路了。

此时,盛世大唐已被安史之乱冲击得满目疮痍。在洛阳,他看到战乱之后荒凉破败的景象:“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他看到战争对生命的无情戕害:“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中原大地,一片狼藉。孟郊不忍继续向北,而是掉转方向,一路向南,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在信州,孟郊结识了“茶圣”陆羽,还特意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诗;游苏州,他又结识了诗人韦应物,两人饮酒赋诗,相交甚欢。

除了行踪飘忽不定,孟郊这十年,几乎是空白的十年。

不仅如此,孟郊也和千千万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不同——他读书,不为追求功名,只是一种单纯的爱好。

至少在四十岁前,他就是这么想的。

过了不惑之年,孟郊突然觉得应该做些什么,人嘛,总要有点追求。

究竟做什么呢?

干脆入仕吧!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孟郊返回家乡湖州,轻松考中吴兴乡贡。

看来,科举考试不过如此!信心满满的孟郊次年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第一场诗赋,就把孟郊考蒙了。

原来,自己一向不感兴趣的科考试卷,居然这么难做。

孟郊不服气,第二次再来,还是落榜。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失意的孟郊接连写下好几首落第诗,负能量满满的那种:《落第》《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下第东南行》《再下第》。

心灰意冷的孟郊,自闭了。

和高適、岑参这种性格刚强、越挫越勇的猛人相比,孟郊并不是个坚强的人。在孟郊眼中,长安是个名利场: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

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

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

在追名逐利的无声战场上,孟郊严重缺乏安全感,更没有所向披靡的信心。

孟郊的性格,他的母亲最清楚不过。

第二次科举失利后,孟郊在家窝了整整三年,就是鼓不起勇气再次备考。

原来的桀骜少年,变成了如今不思进取的中年大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