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给出一个题,他一叉手,可成一韵;八叉手,便成八韵;八韵既成,任务完成;然后,交卷,走人。
江湖人称“温八叉”。
温庭筠的先祖温彦博在太宗朝做过宰相。作为官宦之后,温庭筠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唐才子传》中称其“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在晚唐的江湖中,温庭筠诗、文、词、小说俱佳,还是有唐以来第一个大量填词的诗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他的诗文,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时称“温韦”。
既然江湖地位这么高,为什么连个科举都考不中?
水平不够?
非也!水深着呢!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第一次参加科考。
当时,温庭筠早已声名显赫,长安城中各色人等竞相交结。偏偏温庭筠又是那种放浪形骸、不受束缚的性格,美酒、美女、美景,我全都要!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别的考生都在玩命复习,做最后的挣扎时,温庭筠却一头扎进烟花巷中,毫不在意备考之事。
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京兆府首试揭晓时,温庭筠名列第二。
天才就是天才,没办法!
三
功成名就近在眼前,可谁也没想到,来年举办的礼部春试,温庭筠居然弃考了!
“考友”们围着温庭筠:“兄弟,你这是要做什么?”
温庭筠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近期有点拉肚子,怕影响考场秩序。”
“这就是你的理由?骗鬼呢?!”
其实,温庭筠选择弃考,是无奈中的无奈之举。
“考友”们并不知情,原来早在京兆府首试后,温庭筠就被人举报,不得继续参加考试。
这里面牵扯到文宗朝两件大事,“牛李党争”和“庄恪太子案”。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温庭筠在江淮一带游历,扬州留后姚勖对他很是器重,不但包吃包住,还经常给他提供大把零花钱,希望温庭筠刻苦用功,结交名流。
小温却拿着姚勖赞助的钱,纵情享乐,流连忘返。
姚勖察觉后颇为恼怒,当众打了温庭筠一顿板子,直接将他扫地出门。
温庭筠天真地想去投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他并不知道,姚勖是李党,和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势同水火。虽然温庭筠是被姚勖扫地出门的,可牛僧孺仍然以为他有李党成分,根本没让他进门。
从此,温庭筠背上了一个“行为不检点、操守有问题”的恶名。
离开扬州,温庭筠来到长安。
凭借过人的才华和音乐天赋,温庭筠被聘入东宫,做了太子李永的高级伴读书童。
然而,接下来的一场没有硝烟的宫斗,让温庭筠含泪“躺枪”。
唐文宗李昂宠幸杨贤妃,与李永生母争夺后位。杨贤妃觉得李永一旦继位,自己这下半生就只能在冷宫苟活了。于是,杨贤妃联系了宫里一群拥趸,在宫里多次宣传李永宴饮游玩的俗事,渲染出一种骄奢淫逸的氛围。
听多了这些人的“八卦”,文宗脑子一热,准备更换储君。
不是自己的娃,就能客观评价。大臣们认为,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动,不如先观察,再谨慎处理。
文宗觉得靠谱,就把李永软禁在宫中,不准他出宫,更不准接近外人。
没想到李永有颗“玻璃心”,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又无法自证清白,憋屈了半年,居然患病身亡了。
文宗后悔了,可转而一想,若不是东宫那帮奴才不教李永学好,哪里会造成如今的悲剧?
一怒之下,文宗将东宫宫女、太监全部治罪。温庭筠虽然没受惩罚,却又给人留下一个“性格轻佻,教人不学好”的坏印象。
两大坏名声加在一起,朝廷认定:这种人绝不能在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