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守望家园小区 > 饥饿记忆(第1页)

饥饿记忆(第1页)

奶奶,我想喝红糖茶!”

“妈妈,我还要吃一个!”

“爸爸,我也要跟你到人家去。”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饥饿的感觉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们,这样乞求式的童言稚语,经常从我们兄弟姐妹的乳牙缝里蹦出来。奶奶常常对着膝下如此嘴馋的孙辈们唉声叹气,说我们陈家怎么一个个都是饿死鬼投的胎呢。

当时的乡下,乡里乡亲之间互相帮工是常有的事。因为是互相帮助,所以主家可以省掉一笔工钱的开支。但凡大人去帮工干活,孩子们就会获得随大人蹭饭的机会,主家大都会笑脸捧出花生瓜子,先安顿好孩子才去张罗正事。

对细伢子而言,蹭饭也常常会遇到考验,脸皮需要有足够地厚才能对付。考验倒不是来自主家,而是来自帮工的人中一两个善耍嘴皮子的主儿,他们总会没事找事地逗细伢子寻开心。

在你刚到主家的时候,他会俯下身来,故作亲切地问:“今天,你来做什么的?”你要是忸怩作态,脸红不语,他们会更加得意。在吃好饭之后,他们往往又会逗你辨别“好”的两个读音:“今天的菜好(念第三声)吃,还是你好(念第四声)吃?”

回想起来,这个“好”字可能是我们第一个感受多音字的神奇。

小孩蹭饭的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家中大人多在地里干活挣工分,小孩子在这里会齐可以一起作伴玩耍;还有一个,就是那时候的吃食实在过于匮乏,随大人到人家去,多少可以开开荤,毕竟主家请人干活,工钱不用付,割肉买鱼总归是不能少的。

经历几次考验之后,厚了脸皮,长了见识,壮了胆量,就可以放大嗓门喊:“我是好吃宝,我是来帮人家‘砌食槽’的。今天的菜好(第三声)吃,我也好(第四声)吃。”大家哄笑之后,挑事的倒也无话可说,不好意思再寻孩子的开心了。

记得那是上幼儿园前的四五岁光景,那次父亲带我到同村同组的陆姓人家,据说那个人曾经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机枪手,杀过鬼子,据说政府还有补助发放于他,直至他过世。那次可真是晦气,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打个电话呼朋引伴相约同往,去蹭饭的小屁孩就我一个,不免显得孤单。

大人们在打着号子热火朝天地干活,我实在是冷清无趣得很,溜达到主家的房间里,瞅瞅这个,摸摸那个,俨然是一个寻宝者,房间里不上锁的抽屉被我一一打开,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大沓花花绿绿、崭新齐整的纸。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好东西。我悄悄地选了几张不同样的揣进了裤袋。午饭的时候,饭桌上的鲫鱼、红烧猪肉、炖鸡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往日可口的滋味却变得索然无味,只想着早点吃好离开此地。

一回到家,我便把花花绿绿的纸拿出来给姐姐看,她一见就吓坏了,急切地问我是哪里来的?眨巴着眼睛,看她那个样子,我立马吓蒙了。

她火速报告了在晒场上翻稻草的妈妈。妈妈听后,顺手操起铁叉就朝我撵来,我在场地上打着转儿,第一次见这阵势,吓得边哭边跑。妈妈一边追,一边说:“哪个叫你小小年纪学偷钱,我们家没你这号人。”顺路经过的邻居戴婶闻声赶来,在戴婶的拉劝下,妈妈责令我自己把钱送到那个人家。那个满脸胡茬的机枪手一点也没有责怪我,反而夸我是懂事的孩子,并留我吃好晚饭随爸爸一起回家。

稍微大些了,应该是上小学了吧。那时候,除了鱼和肉,最香的舌尖诱惑要算是水果了。农民虽然有地,但少有人家乐意栽上桃树、梨树等水果树。一是粮食奇缺,二是肥料稀缺。在肚子尚不能填饱的年代,水果还真算是奢侈品。因为庄稼人的算盘打得精精的,没有水果吃总不至于饿死人的。

也有人家在沟塘边种一两根未嫁接过的毛桃树,有了这样的树,我们的生活便有了盼头。在我们放学的必经之路上,在一个胡姓人家的屋后河边就长有一棵树冠膨大的桃树。从桃花恣意怒放的春天,到桃子满树的初夏,我们天天都要向桃树行几个注目礼,目睹桃子一天天膨胀,一天天转色。在桃腮见红的那个星期,我们上课也在想,回家了也在惦记,口腔里的涎水像洪水泛滥,不可遏制。

终于,我们几个伙伴瞅着这户人家没人,便着手实施“偷桃计划”。我们选派一个胆子大的在堂屋的正门引逗土狗发出吠声,这样,路过的人只会以为孩子在逗狗取乐。其余人等潜入后院,爬树的爬树,接桃的接桃,不消两泡尿的工夫,我们就摘了足够饱腹的桃子。待摘桃的主力打一两声呼哨,我们就一溜烟来了个漂亮的撤退。

计划实施两次,我们往往会自觉收手。第一次主家往往不会发现桃子少了,第二次之后,主家一般会有所察觉,但也不能确定是哪家的馋嘴小子。

这样得来的桃子,我们是决然不敢带回家孝敬父母的,只能吃撑了肚子回家。我们在桑树林里找块空地,或者在桥洞里席地而坐,围坐一团,乐呵呵地享受着桃肉的甜美,一个个塞了个小肚子滴溜溜地圆。

回家也不似往日急着上桌,父母催促吃饭,只消说今天肚子进了风有点胀吃不下,便能轻松瞒过。但每天路过这户人家,除了毕恭毕敬地叫声“爷爷奶奶”外,其他也不能弥补什么,心头的愧疚感要随着桃叶的凋落才有所稀释,但来年肚里的馋虫又会把这种愧疚感吞噬殆尽。

几年前回老家,又从那条童年的小路走过,一切都已变了模样。那个被盗桃子的人家也已经住上了楼房。那棵曾经满足我们食欲的老桃树也已经叶枯根朽,不见了身影。想来被窃的主人家早已把失窃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工作后的某一年,我们回乡面对盘碟满桌的美味,在慨叹当年窘况的时候,不禁把当年的偷食经历告诉了老父母。他们听后哈哈大笑,也把当年村民们因为饥饿偷食集体地瓜、玉米、黄豆的故事和盘托出。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偷来的食物可以全家分享,我们只能瞒着他们躲在外面大快朵颐。

作家张爱玲说,“保有底线的欲望是幸福的”。我想,饥饿感就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底线的欲望吧。在现在这个吃穿不愁、日常菜肴胜似过大年的时代,孩子们早已缺少了饥饿感,很少有孩子像我们当年那样,忍不住发出惹人生怜的乞食声了。

2013年11月,中央颁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4年3月,为贯彻落实该条例,深入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八点具体意见。阅读《条例》和《意见》,我不禁回想起童年的饥饿与偷窃来,潜伏内心的负罪感油然复活了。

在此之前,我常常在梦萦家乡、回味童年的幸福里,轻轻地叩问心扉:我们还需要找回当初的饥饿感吗?类似这样的因饥饿而产生的偷窃经历,早已成了我们苦涩而美好的童年追忆———至少让我们从小懂得珍惜粮食,体悟到了什么叫知足惜福。那么,现在的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们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呢?

二〇一四年四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