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罪案笔录(全三册) 第1章 > 第四章 革命民国司法第一案(第1页)

第四章 革命民国司法第一案(第1页)

公元一九一一年,是中国的辛亥年。这年十月后,一条消息传到了苏北的小城淮安——革命啦!让全城的绅商农工很吃惊。

一、悠悠小城

淮安城,是座石头城。早在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想北上征伐齐国,便修了一条从扬州到苏北末口小镇的水道邗沟。这条邗沟,就是大运河的前身。邗沟北边的末口,就兴起了淮安城的前身北辰镇。

到了隋炀帝时,他开挖起南北大运河来,邗沟纳入了南北大运河之中,北辰镇也成了大运河的南北中枢,繁华成了一座城市,叫了楚州,又叫了淮安府,与大运河上的扬州、苏州和杭州,并称“东南四都”。明代高僧、《永乐大典》主纂姚广孝有诗为证:“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淮安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大运河从扬州一路走来,到了山阳湾,远远就可以看到高大的旗杆,上面飘扬着淮安榷关的黄龙大旗。这就是到淮安城(府)了。这里有淮安的西门。西门是水门。一般人到此,便下得船来,拾阶而上。这时就到了一条石板街——榷关所在的河下古镇。镇很大,横竖各五条石板街道。淮安是个苏北平原上的城市,无山,更不产石头。是镇上的大盐商鲍立民倡议,每船北上回来,都带一块条石压船,船到淮安榷关,便将石头卸到古镇上来。某天,终于凑够了数字,鲍立民便出钱雇工,将古镇的十条路都铺成了豪华的石板路。

淮安城里与水门通着的是三纵三横的水渠。一般人家,就沿水渠盖屋,平日里洗菜淘米,洗衣浣纱乃至钓鱼纳凉就都在了水边。官宦富商人家,就择一块地,挖一大池,将水渠里的水引去,成一小湖,种上荷花,修起祠堂,再用砖墙围起来,里面盖起楼阁,这私家花园就像鲜花一般,在淮安城里一处接一处地盛开起来。要吃米了,叫仆人到水门外吆喝一声,便有粮船一摇一摆地划进水门,沿着水渠向私家花园开去。船沿渠走时,渠边的百姓人家也会上来买米。大富人家的仆人并不刁难。这里富家多文化人,光举人就出200来人,状元、榜眼、探花也出了好几个,都亲民爱民得很。知道小户人家吃不了多少米,船家顺手卖一些给他们也无碍自己家的用度。

小城就这样一团和气地过着日子。每天早上,人们很勤劳地早早就起来了。稍富庶一点的人家,男人就会走上石板街,寻一家可心的面馆,吃一碗盖浇面。面就是当地产的面。但这里一年只产一季麦,所以面的筋度高,有嚼头。浇头就大有特色了,可以是肉丝浇头,也可以是猪肝、腰花浇头,当然也有肚丝、牛肉、鸡蛋、长鱼、鸭丝、甲鱼浇头。食客也可以自己变花样,或要腰花加牛鞭,或要肚丝加肉末,都可以的。老板一声“好嘞”,就当着食客的面将葱、姜、蒜、干椒末抓入了油锅,再放入食客要的荤菜,急炒几下,抖两下锅,再放入绿豆芽、菜椒、蒿白、韭黄、菜帮丝,急炒几下,勾入鸡汁,就浇入已盛好的大碗面上。这时漂亮的老板娘或是老板娘漂亮的女儿,就会将面条轻盈地端到你面前,再用酥酥的小手递上来一双筷子,你就开吃吧!

面下去了,太阳升高了,榷关的鼓声响起来了。这是开关了。听到这鼓声,各店面也开门做生意了,榷关上的人也就开始工作了。

榷关就是现在的海关。当年全国共8座,收取来往商船的税收。每年从淮安面前大运河走过的粮食要有400万石,淮北盐要有15万引,这两项就能收税达95万两银子。榷关还兼收其他税。淮安有督造船厂,共四大厂八十二分厂,就造船的钉、竹、麻就又可以收到30万两。每天鼓声一响,榷关的督检带着扦子手和钞户及跟班便开始了检验。扦子用带有刻度的扦子一量船的吃水深度,就报出了载货量。督检随口就报出了要征的税。一阵讨价还价,定下税银,船家就当场交银,文书就开出准过票来。榷关中还有稽查散货的小吏叫钞户,钞户分工就细得多了,茶叶钞户验茶,绸布钞户验布,竹木、油麻、豆子、杂物等也有专人来验,如此这般,填出税单,收缴税金。税率从一分例到九分例再到一钱例到九钱例直到三两例不等……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夜幕降临时,榷关里拉出大索,拦住运河水面,水上便归于了平静。官员、小吏和平民、船家,各找与自己身份对等的酒店,开始了夜生活。待到家家扶得醉人归后,全小城安静了。

这份安静,现在竟被“革命”打破了!安逸惯了的人们是怕动荡的,所以他们怕了,开始惶惶不安地到处打探起消息来。

二、县太爷

淮安城是个府,府衙所在地叫山阳县,因运河上的山阳湾而得名。

现在山阳县的县太爷叫姚荣泽,是宣统皇帝任命的父母官。姚知县举人出身,亲民爱民,天天也是一早起来就溜石板街,与乡里乡亲抱拳道“早”,再同坐面馆吃面。只是他去的面馆要高档一些,叫文楼,食客也是淮安的一伙士绅和文人。姚知县每天通过吃面,与士绅文人们交流感情,体察民情。

这天,听到士绅们都在谈“革命了”的消息,他叹了一口气道:“偌大个家,总要有主;偌大个国,总要有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有过可以上折,可以进谏,怎么可以说要推翻就推翻呢?什么叫革命,说成大白话就是造反呢!《周易·革卦·彖传》中有过‘革命’二字,说是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也算是有出典的事。但就算你革命,怎么可以自己就宣布自己独立了、自己就为王了呢?你的道统何在?你的授权何在?”姚知县就是有文化,一开口就引经据典,所说道理无懈可击。

士绅顾震福、何钵山、何钵香、秦保愚均连连点头,又无可奈何地摇头。顾震福说:“我侄子昨天从镇江回来,说各省都成立军政府了呢,镇江新军在林述庆、李竟成领头下暴动,成立了江苏军政府,拥戴江苏巡抚程德金做了督军,说江苏也自治了。”

何钵山马上问:“姚太爷,那我们淮安府和您的山阳县归谁领导了呢?归皇上,还是归军政府?”

姚荣泽瞪了何钵山一眼,一捋山羊胡说:“姚某乃朝廷命官,我等均是大清子民,怎能听乱党的指挥呢?为人处世,‘忠孝’二字是万万不可丢的。”

众人连连称是。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革命党人颜承烈这时已来到淮安,组织起革命活动来。说句夸大点的话,姚知县要是知道颜承烈又回来了,胆能立刻吓出胆汁来。要知道,颜承烈与他交过手呢,他败得很惨呢!

三、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是每次革命时有自己政治目的那伙人。

颜承烈就是革命党人。

此时人们说的革命党,便是指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同盟会。他们的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当时,黄兴任命颜承烈为江苏清淮总司令,派往淮安。

颜承烈就是淮安人。颜家是淮安府里的旺族。颜承烈的祖父颜杏泽为淮北名流,父颜振康为清廷五品官员。母亲尹氏为淮安府属安东县里一书香门第之女。当时颜家种田经商,雄踞一方。然而,哪座最重要的堡垒不是从内部攻破的?哪个朝代不是从内部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颜承烈就是朝代内部培训的掘墓人。

颜承烈是颜家的独子,6岁时就开始读私塾。淮安当地有习俗,官员常愿学孔夫子兼当教书先生,不图修束,图个慧眼识才的清誉。淮安府属安东县县丞魏子才办了个私塾,颜振康就把儿子送到了魏子才门下读书。

这个魏子才可是一方人物。太平天国起义时,他是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的主要谋士。咸丰十年,即公元1862年,英王所部在安徽安庆被围。四月英王想突围走寿州,要去与奏王苗沛霖部会合。闻讯魏子才大说不可。他考上过秀才,也太了解曾一同考上秀才的苗沛霖。苗沛霖为人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无德,善见风使舵。苗沛霖先当私塾先生,后来办起了团练,与捻军为敌。之后控制了十余州县的税收,部众便达到十几万人,开始坐大寿州一带。一年后他投靠了清廷,因围剿捻军有功而官至道员。咸丰九年,他又转投太平军,被封为奏王。表面上他是太平军的人,但魏子才认为此公太反复无常,此番残兵败将般地去与他会合,这点兵力一准会被他吞了。但英王太年轻,才25岁,他说奏王也是我们太平军的奏王,自己人还能不帮自己人?所以还是率军突向了寿州。突围时魏子才断后,率部拼死阻击清军。但当他几天后到达寿州时,才知道情况比自己料想得更糟——英王陈玉成已被苗沛霖捆了送给了清廷钦差大臣胜保作了投降的进见礼。魏子才知道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便遣散了队伍,改名换姓地回家乡安东来当他的秀才。乱世少人才,他很快被不知他经历的知县看中,报请清廷任命他为八品县丞。但魏子才骨子里还是一个反清义士,并不真心想与清廷合作,只愿借县丞的顶戴办个私学开一下民智。在他培养下,颜承烈成长为一个革命党人的苗子,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颜承烈在魏子才的培养下,长成了一米八大个头的男子汉,胸大肌撑起的鼓鼓的胸膛里有一股浓烈的正义,让他方方正正的脸庞总是红彤彤的。

颜承烈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违背父亲让他走科举之路的打算,投考了安徽武备学堂。颜振康闻讯,笑笑,认了。

学堂毕业后,颜承烈回到了山阳县。颜振康见儿子回到了身边,十分高兴,当晚即举办家宴,淮安知府曹炳仁和知县姚荣泽也是座上客。当晚曹知府和姚知县都喝得十分尽兴,当个头魁梧又彬彬有礼的颜承烈在父亲引领下来向两位前辈敬酒时,二人一干而尽,当场决定,聘请颜承烈为山阳县团练局团练。颜承烈脸红了,他端起了一碗酒,说:“二位大人,小侄从现在起就在二位大人手下当差了。我愿意尽心竭力训练出一支强悍能战,守纪爱民的卒伍,保卫朝廷,保卫故乡!”说完一干而尽。曹知府和姚知县当即连连称好。

第二天,颜承烈到县衙报到,随后集合民团开始操练。到了晚上,新结识了团练局帮办韩恢和伏龙,三人便到一小酒店中畅饮。酒至半酣,颜承烈说:“我因得到姚知县和曹知府慧眼赏识,今天才能得遇二位兄弟。姚知县和曹知府真乃真正的爱民如子、爱才识才的好父母官呀!”

许是酒喝多了,韩恢不以为然地说:“大哥,你才回来,有些人并非如表面上做的那一般,心计很多的。你要小心提防,不要被人算计了才是!”

颜承烈心里一凛,忙让韩恢说清楚,韩恢便讲出一段故事:

山阳县有严大地主,年近七旬,花心不老。一日从城里人力市场觅得一面目姣好的小姑娘于氏,带回家作了丫环。到了晚上,他便要将于氏强暴。于氏宁死不从,竟一头撞死在了天井的门柱上。严大地主心里惊慌,忙着人请来了亲家公、举人孙步魅来商量。孙举人说,这死了人的事,瞒是瞒不住的,惟有找人顶缸才好。他提议,由他亲笔写两份状子,陈述是严家年轻的长工王二秃子见色乱性,对于氏欲行不轨,导致于氏愤而自杀。写好状子,着人带着银票,上了府衙和县衙。当晚,来了一拨衙役,将正在下屋睡得迷迷糊糊的王二秃子绑了就走。韩恢说:“那晚我也是那拨衙役之一。看王二秃子那迷迷糊糊的样子,我就敢说他根本不知道当晚严家发生过什么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犯的案。可到了县衙,那顿刑上的,他不招也不行了。现在姚知县下了判决,将其秋后问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