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三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上古三大奇书,分别是《易经》《黄帝内经》和《山海经》。其中《山海经》包含了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这里面就十分清楚地记载了关于龙的描写: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其实有仔细研究过《山海经》的人,就一定知道,这本书根本不是神话小说,而是一本上古的纪实全书。这点在后来的朝代中也有相关材料佐证。从《汉书》到《新唐书》的记载,《山海经》一直被视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书。
汉代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指出:“《山海经》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
《隋书·经籍志》以及不少史书,也把《山海经》列入地理类。
就现代来说,《山海经》中已经被证实真实存在的动物也有很多,比如:
《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这里所描述的动物是箱豚,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也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但无论如何,这种动物它存在。
“又东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这里所描述的动物是熊狸,毛发黑色,像人的头发,关键是熊狸雌性性器官长得像雄性的性器官,古人可能分不出熊狸的雌雄,于是认为它们“自为牝牡”。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这里所描述的动物是高鼻羚羊,“其状如羊而无口”是因为它的大鼻子把嘴遮住了。
《北山经》:“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这里所描述的动物是鼯鼠,俗称大飞鼠。鼯鼠长有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
因为被证实的动物太多,这里就不一一概括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买一本读读看,因为我最爱的书之一就是《山海经》,所以这里忍不住多聊了几句。
那么关于有没有龙?我的理解是这种生物是有的,起码是存在过的。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灭绝了,或者说蛰伏起来了。我们没见过的生物事物太多太多,可没见过真的不代表不存在,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道理。
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没有条件留下任何影视资料或者照片,我们只能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的记录:
“有一鸟,其色繁多,能言人语,爪利,能剥壳”,你会相信鹦鹉的存在过吗?
“有一鱼,细长且黑,状如蛇,可放电”,你会相信真的有电鳗这种生物吗?
“有飞禽,其首如猫,其身似鹰,善飞行,腾飞可至数丈,食鼠,双目如炬,昼伏夜行”,你会相信猫头鹰的存在吗?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作《超自然神秘现象》,翻开的第一页上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人类是无法想象出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的,如果你怀疑这句话,那请你现在立刻想象出一种你没有见过的颜色,并试着描述出来。”
小道长给我们讲的这个发生在青城山上的真事,就跟龙的现身有关,这个事真实发生在掷笔槽那边。
青城山“掷笔槽”,亦称“涮笔槽”,是青城前山的一处峡谷,因其形如笔架,传说中仙人掷笔于此而得名。裂槽从岩顶直到山足,深约七十来米,宽度的话大概二十米不到,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令人心颤目眩,后依岩凿壁成通道,旁置石栏。
说起掷笔槽,还有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天师降魔。传说在那时,青城山鬼怪横行,其中有个魔王,经常危害百姓。在青城山结茅传道的天师张道陵得知此事后,前去降魔。
张天师以朱笔画山,在山中划出一道深十三丈、宽三十丈的深沟,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使得魔王再不能越界。
《蜀中名胜记》引《五岳真形图》云:“龙桥处,二山相去百余步,峰峦急竦相对,两边悬岩,俯临不测。山旁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
后来山民为了纪念张天师朱笔画山,执笔成槽的神迹,便将此处称之为掷笔槽。
喜欢北马南茅:张九炎全占了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北马南茅:张九炎全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