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急报,其实报的是同一件事。
或言之,是同一场刚发生在洛口城附近的仗。
只不过,这场仗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故而急报也就成了两道。
这场仗便是李密、王世充两军,於十月二十六日,亦即前天围绕黑石、月城展开的一场激战。
第一道军报报的是:二十五日夜,王世充率部夜渡洛水,在黑石筑营,次日,留下了部分兵力守营,他率领精兵还至洛水北岸列阵。李密闻之,立刻引兵渡洛逆战。
黑石是个关,也是个渡口,其得名来自边上的一座山。此山,因多黑色岩石而名黑石山。山之海拔不高,后世计长单位,不到两百米,然山势陡立,“在巩县西南洛水东,与邙岭夹岸相对如门,洛水出其中”,黑石关,或者说黑石渡,就在山边的河岸上。
这里是洛水中段的一个主要渡口,位处在洛口城的南边,离洛口城很近。
王世充等隋兵部忽然夜渡水,筑营在此,李密肯定不能坐视不顾,自然是要进战。
则是说了,进战没有问题,但李密为何不攻黑石渡,而选择了渡过洛水,进攻列阵在洛水北岸的王世充等精兵所部?要知,即便不通兵法者,亦当能知,敌在对岸,己军渡河,此显然是一非常冒险之举动。李善道对黑石一带的地势,相当了解,却能明白李密这么决策的原因。
无它缘故,主要就是因黑石渡此地,狭窄松软,临河又临山,展不开进攻的阵型,易守难攻,不好进攻,是以与其吃力不讨好地攻黑石渡,而冒着王世充在洛北的精兵趁此机会,再度渡河,攻其后阵、或侧翼之危,不如仗着兵多,舍黑石渡不打,直接进攻洛北的王世充精兵部。
——事实上,李善道的这个“明白”,对固然是对的,但李密之所以这么选择,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李密原本就在与柴孝和、房彦藻等计议,怎么才能引诱王世充进战,王世充这一进战,虽然其夜渡洛水、筑营黑石,出乎了他的意料,然也算是正合了他的意。
加上李密军数十万众,远比王世充等隋军的兵马多,故李密在进战的方略上,便选择了直接渡过洛水,攻击在洛水北岸列阵的王世充等隋军精兵部。
进战方略上的选择没有错。
可战事一打开,底下的战斗进展,又出乎了李密的意料。
一因李密军在裴仁基降后,於野战方面,相比从附之各部义军的部曲来讲,更能打的是本属裴仁基、张须陀部的精锐骑兵,而王世充等隋军则步卒多,尤其参与此战的隋军主力,王世充从江淮带来的数万江淮兵,更主要是以步卒为主,却洛水北岸亦临山,北为邙岭、南为洛水,可供敌我交战的场地委实不够开阔,又颇多丘陵,不利於骑兵驰骋,利於步卒结阵进斗。
二因王世充等隋兵部早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挖掘了壕沟,设置了防御的工事。
三则因先期渡洛的翟让等部,进战不够坚决,未有严遵李密之令,死战向前。
由是李密督军渡洛之后,尽管在渡河时,王世充亲率的隋军精兵部没有对其军发动进攻,而且进攻王世充等隋军精兵阵的李密军的部曲也人多势众,结果,还是被王世充部给击败了。
不但被击败了,还是一场大败。
各营义军惊慌溃逃,除掉被王世充部追杀歼灭者,自相践踏、溺死洛水中的就不计其数。
这是第一道军报的内容。
对这场仗,李善道前世是不知道的,所以在看完这第一道军报后,他大惊失色。
既是为李密的大败而吃惊,同时,也是为他底下来“用兵西南”的计划还能不能得以顺利实行而吃惊。虽然李善道知道王世充前期不是李密的对手,但作为“当事人”的李密,对此却是不知道的,那这一场大败仗过后,李密会不会因此改变已允李善道“用兵西南”的决定,而改令李善道先暂止用兵西南,率部渡河南下,增援於他?——这是一个不可不虑的可能性。
好在紧接着,在召郭孝恪、张怀吉等的命令才下,郭孝恪等尚未到时,第二道急报就到了。
这第二道急报的内容,与第一道急报,便是两回事了。
用后世的话说,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矣。
这第二道急报报的是,洛北之战,失利以后,李密临危不乱,改变了战策,一边令翟让等部东走偃月城,引诱王世充部追击,他自则引精骑渡回洛水南岸,直趋在黑石渡的王世充部营。
偃月城,因其形似偃月而命名,又名月城。此城是在李密得下兴洛仓后,为利於守御兴洛仓,所筑之小城。其位在洛口城,也就是兴洛仓的西边,与洛口城夹洛水呼应,成掎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