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国师笔趣阁无弹窗 > 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储(第2页)

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储(第2页)

随后,他命令手下在城内张贴告示,将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内容公之于众,并宣布将对违抗命令者予以严厉惩罚。

随着朱高煦的离去,河间县城虽然恢复了表面的宁静,但实则暗流涌动。

士绅和地主们开始私下串联,试图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因为对于朱高煦的雷厉风行他们根本没有心理预期,按照原本的计划,这种政策都是要慢慢试点的。

他们深知,一旦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真正实施,那么他们的特权和利益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而朱高煦,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反应的时间。

他命令军队在县城四周驻扎下来,严密监视县城的一举一动。

同时,他还派出大量的士卒和差役,将印刷好的告示分发给整个河间府的各乡税卒,深入乡村和田野,向农民们宣传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

这一手“釜底抽薪”让士绅和地主们开始意识到,这位二皇子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正铁了心要推行这项政策。

一些聪明的人开始考虑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一些顽固分子则开始密谋以各种欺瞒的方式进行反抗。他们固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但偷偷使绊子或者消灭罪证还是敢的。

然而,朱高煦早就在姜星火的提醒下料到这一切。

“士绅地主,既保守又软弱,你要学会利用他们的弱点。”

因此朱高煦没有一味使用武力,而是派人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进行收买,通过深入士绅地主们的内部,打探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有人图谋不轨试图阳奉阴违,就立即予以严厉的打击——为首者枭首示众,没收田宅财货,家族流放开平卫戍边。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士绅地主们各种明里暗里的反抗都渐渐平息下来,他们开始接受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事实,并开始琢磨如何在新的政策下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北直隶的百姓们则在这场变革中看到了希望纠正不公平的现象,本身就是对弱势方的帮助。

自耕农们开始积极响应朱高煦的号召,努力耕种土地,按照税收要求缴纳粮食。

其实现在随着清田相关工作的展开,在税收环节,官吏差役上下其手已经基本没有了,农人不必因为人为原因再缴纳滞纳税粮,地主士绅对于他们的税收转嫁也大大减轻,总体来讲,过的日子是逐渐变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绅一体纳粮政策逐渐在河间府、真定府推行开来,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在朱高煦的坚定意志和铁腕手段下,这些都被一一克服。

但凡有“不法士绅包揽钱粮征收、官绅勾连诉讼、生员罢学”等行为,一律列入不法士绅或不法生员的名录,绝不姑息。

一时之间,这名录成了民间士绅口中的“生死簿”。

说实话,不让走科举,这比要他们去死还让人难受,因为这些士绅之所以能维系家族,就在于能通过科举源源不断地培育家族子弟进入仕途,而断了他们的通天之路,那可就不是某个人死不死的事情了,而是一群人跟着遭殃。

这里面不乏有头铁或是被煽动的生员公然对抗,但全部都被革除学籍扫地出门。

而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这三个府的士绅们,眼见着河间府和真定府都无力抵抗,不少敢搞小动作的士绅和生员轻则断了仕途,重则被杀了个人头滚滚,也就熄灭了反抗的心思。

最终,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得以在北直隶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推行到位,朱高煦的名声也在北直隶的士绅中更差了一筹。不过朱高煦也不在乎就是了,成者王侯败者寇,造反都干了,这点士绅间的骂名他权当狗叫。

而除了士绅,朱高煦在这场变革中客观的来说,也赢得了相当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在朝廷和地方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而且朱高煦在北直隶强力推行的士绅一体纳粮政策,对当地百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看起来政策是针对士绅的,但实际上这跟清田的道理是一样的,以清田等政策为例,在以往士绅阶层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特权地位,逃避税收,但朝廷不可能不收税,所以这些负担最终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

而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实施,其实也是变相地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在以往,士绅阶层往往利用自己的特权地位,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导致地方秩序混乱。

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士绅阶层失去了很大方面的特权地位,无法再利用自己的地位欺压百姓,从而有助于整顿社会秩序,减少例如勾连诉讼等不公现象的发生。

当然了,凡事有利就有弊。

士绅一体纳粮政策,对于北直隶的读书人,同样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自隋朝开设科举考试以来,考试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手段,底层读书人才开始有可能成为上层在南北朝的时候,你不是鲜卑贵种或是世家门阀,哪有你做大官的份?

宋真宗赵恒的那首《劝学诗》其实说的就很直白了。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