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降锦鲤宝宝我在荒年旺家添财txt > 第二百零五章 小福丫意外发现花洞子(第1页)

第二百零五章 小福丫意外发现花洞子(第1页)

当天下午,宋老三便牵着两头牛来到庄子上,组织佃户们把地翻上一遍。冬季来临之前翻地,不但能保持土地松软,还能把藏在土里的虫卵翻出来冻死。

套上曲辕犁,一头牛一天能耕四五亩地,六家佃户轮流使用。没轮到耕牛的佃户,依然采用人力拉犁。好在有了曲辕犁,省力了不少。不到几天时间,一百亩地便全部深耕了一遍。

胡庄头带着佃农们,把苜蓿草籽均匀地撒在田里,当晚一场绵绵秋雨降下,没两日苜蓿草便在秋风中顽强地探出了脑袋。秋天白日的阳光还是很暖和的,苜蓿草长势良好,即便早晚的寒霜,也没能阻止它们生长的步伐。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小东家给的野菜种子,也已经发芽了。虽然目前只是铜钱大小的植株,但长势良好。这时节,大多数野菜都已经绝迹了,这些长出来的野菜,就像及时雨一样,填补了这一空缺。要知道,贫苦百姓很多时候都是靠着野菜充饥的。

宋子苒跟着她奶,来了几次庄子,收到佃户们的热情欢迎。尤其是胡庄头的小姨子,更是对她感恩戴德——要是没有小东家的收留,她们母子三人恐怕过不了这个冬天。

宋子苒在庄子上意外发现前庄头闲置的“花洞子”。什么是“花洞子”?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暖房,用来培育反季花卉和反击蔬菜的。

别小看了古代人的智慧。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反季蔬菜。东汉学者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中写道:“(秦始皇)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汉书》也有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

所谓的“花洞子”,宋子苒是在周密的《齐东野语》中看到的:“凡花之早放者曰堂(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说明南宋时候,就已经有人用“花洞子”种反季花卉了。

宋子苒看了看花洞子,就是一个巨大的坑,里面用纸做成密室保温,周围和下面挖了坑洞,砌上青砖,就形成了类似地龙和火墙的取暖层。当烧上木炭柴草时,就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上面种植的蔬菜和花卉,即便在寒冬时节,也能生长。

这个好呀!有了这个“暖房”,她空间里的蔬菜,在冬天也能拿出来了。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无顶的“暖房”,几个加起来得有七八分地。

她果断发动佃户,开始了反季蔬菜的种植。她从佃户里挑选了四位擅长种菜的妇人,每人负责一个“暖房”,承诺谁种得好有重赏。

接着她让人从附近的庄子上,买了些农家肥,和泥塘里挖出的黑土混在一起,再掺上泥土,均匀地在暖房里扑了厚厚一层。又从空间里挖了些辣椒秧子——这些辣椒秧,是她为这个庄子早早培育的。

空间里的菜地毕竟有限,一百亩地的辣椒秧子,得分批培育。辣椒育苗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前准备怎么行?好在空间里没有四季之分,每天都温暖如春,一批辣椒苗40天左右就能移栽了。

辣椒种苗移植进“暖房”,上面用竹子搭成网格状的架子,上面蒙一层透明的油纸。白天太阳好,气温高的时候,把架子掀开。晚上则把架子和油纸盖在“暖坑”的上面,地洞的四个角落,还堆放着牛粪,起保暖的作用。

反季辣椒长势良好,外面的苜蓿也铺满地面,这时三年一度的乡试,终于在众学子的忐忑和期盼中,来临了。

乡试一共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也就是说,每场考生都要在考棚(又叫号房)中睡上两晚。考棚是集答卷、吃饭和住宿为一身的“考场”兼“宿舍”。进入考场前,要严格搜身,防止夹带作弊。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上门。考试期间,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棚内,直到考试结束。

关键是考棚内十分狭窄,还没有桌子和床,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桌子,下面的木板当椅子,白天考生就坐在这上面答题。晚上,将两块木板一拼当作床,考生只能蜷着腿躺在上面睡觉。

因着乡试推迟了一个多月,深秋的崇州府,白天还好,晚上已经挺冷的了。考生进入考舍,只能穿单衣,最多不超过三层。为了防止考生受冻,考棚为考生们准备了一盆炭火,白天做饭,晚上用来取暖。另外还有一枝蜡烛,晚上照明用。

考生的食物需自备。宋子苒给小叔准备了脱水的菜干、油炸的泡面、水冲即食的油茶面,还有汤料包。汤料包放入开水中煮上片刻,再加入菜干,就是一碗美味的蔬菜汤了。可惜鸡蛋带不进去,要不然再打上蛋花,吃着更舒坦。

“五叔,这个米饭放进铁皮饭盒中,隔水蒸上一刻钟就可以吃了。上面放了腊肠和腊肉,都是蒸熟过的。现在的天,放上一日应该没问题,你先吃米饭蒸腊肉。泡面能放的时间久些,你留到后面两天吃。”送宋清墨进考场前,小福丫化身为“老母亲”,比吴婆子这个亲娘还事无巨细地为他准备着。

“米饭蒸一刻钟?能熟吗?”宋清墨虽然没做过饭,却经常帮吴婆子烧火,家里蒸米饭都至少蒸三刻钟的。

只见小福丫神秘兮兮地道:“五叔,我这个米饭是特制的。不信,我蒸一碗给你看看!”

这些米,废了她老鼻子劲儿了。是把米磨成粉,加入玉米淀粉或者土豆淀粉后,重新做成米的形状。里面的材料已经是熟的了,所以加热十来分钟就能食用。

果然,一刻钟后“米饭”蒸熟了。宋清墨尝了尝,味道虽然不如天然的大米,但还行。如果再搭配腊肠或腊肉,基本上和米饭一个味儿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