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云南的十几岁孩子,只身来到上海找爸爸。
到了上海,看到的一切都与在云南时不一样。
这里有高楼大厦,宽敞平坦的马路。
下雨天也不用走坑坑洼洼的泥路。
每个上海人脸上都有笑容。
男孩喜欢上了这里,决定找到爸爸后,就与爸爸一起生活在上海。
结果现实却给了他闷头一棒。
……
李康准备以自身为原型,写一本长篇连载小说,大约二十万字左右。
现实背景就是那群被遗弃在乡下的孩子。
当时关注到这个群体的作品不多。
直到第二年,一部电视剧出来后,瞬间火遍大江南北,让全国人都知道了,原来还有一批这样的孩子。
从小就被下乡的知青父母遗弃。
没有完整家庭的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饱受欺凌。
长大后,这群孩子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于是踏上了艰难且遥远的寻亲之旅。
构思了一小时情节,心神都沉浸到了自己构造的小说世界中。
蔡阿婆洗衣服的水声,外面的蝉鸣声,里堂打游戏的吼叫声,都无法将他拽出来。
“终于设定好了故事情节!”对于这部作品,李康还是很满意的。
以自身为原型,创作出的故事,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至于能不能出版?”
李康还是有几分信心的,前世他就写过小说。
而且他的小说也是符合潮流的。
伤痕文学火了后,一堆跟风的作者开始写这类题材的作品。
他不跟风,也要扑街。
李康脑子里的素材很多,学外语的。英美文学,西班牙语文学,信手拈来。
就是模仿一本著名小说,写一本大陆元素的,也不是不行。
但口味不一样,读者不一定买帐。
像西方流行的俄狄浦斯情节,拿到国内的作品中,直接就要被封杀。
还有西班牙语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霍乱时期的爱情》,
里面的一些元素拿到国内,读者会以为这个作者在发癫。
编辑那关可能都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