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理想的翅膀阅读答案 > 乡恋村里的花儿(第2页)

乡恋村里的花儿(第2页)

经不住菊花劝,桂花终于难分难舍地走出了小村,住进了儿子在城里的小区。平日,儿子儿媳上班,她一个人出出进进,常常是手里拎着个拖把,把地面拖了一次又一次。

住了一段时间后,儿子发现她总是一种姿势,坐在阳台上发呆,人变得木讷,而且腰酸腿疼。这可把儿子吓坏了,带她去医院一检查,一切正常,才放了心。

一日,儿子给她买了手机、开通了微信。中秋节回家,儿子又给菊花婶买了和她一样的手机,还帮她联系上了桃花、杏花。儿子给她们老姐妹们建了个微信群,起名:村里的花儿。

于是,姐妹们每天一起床,就在群里相互问候,用语音或视频聊天。

可以随时知道妹妹们的情况,大姐桂花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话也多了,见人说东说西的,快乐在她脸上荡漾。

就这样,姐妹们每天视频聊天,成了亲情约定。老姐妹们互相呼唤着,远隔千里,也听得真真的、看得清清的,说心情,说孙子,说乡村,乐呵呵的。她们好似又回到了从前在门前的场院里叽叽喳喳说笑的年月。那欢笑声能把山村吵醒、把寂寞摇散。

又是一年霜降时。这天早晨,桂花给菊花打视频电话,试了几次都没有反应,就打语音电话,还是无法接通,她持续打,仍是无法接通……无奈,桂花给儿子打电话,要他想办法联系菊花婶。儿子能联系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都外出打工了,有的答应想办法联系,他们只能等着。在电话里,儿子安慰母亲,让她别急。

过了半小时,桂花又打电话问儿子情况,儿子听着母亲的哭腔,心急如焚,就放下工作急忙赶回家。

菊花婶她怎么了?他满脑子都在想着会不会出意外。

菊花婶是他家的邻居,她丈夫是村上的支书。在过去,他家日子红火,叔忙村里的公事,婶操持家务,一里一外,井然有序。桂花和菊花,非常要好,在村里几乎形影不离。在困难时期,菊花常一斗玉米、一尺鞋面地接济桂花家,两家人成了患难之交。

前几年,叔过世了,菊花婶的日子一下子变得孤苦不堪。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儿子憨厚,常年在外打工。菊花婶在家既要照管孙子,还要干地里的活儿。

她是病了,还是遭遇了什么意外?他不敢想。在村里,偶尔会有老人独自在家,因睡到三更半夜犯病,长时间没被发现,而死在家里的情况,还有老人因使用电器不当而引发火灾,把自己活活烧死……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心头。

儿子回到家里,只见母亲坐在阳台泪流满面,呆呆地望着南山,身子颤抖着。他知道,唯一能安慰母亲的是尽快有菊花婶的消息。儿子决定驾车回趟老家,带母亲去看个究竟。

正要出门时,手机铃声响了,是母亲的手机。母亲情急之下把手机落在茶几上了。儿子返回身来拿起手机,噢,正是菊花婶打来的,他忙递给母亲。

“哎呀!菊,你咋啦,把人都快急死了!”桂花急切地问着。

昨天,村里来了个小贩,收购花椒。菊花在装花椒时不小心把手机也装了进去。她发现不见了手机,一夜都没睡觉,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找了也没找到。清晨起来,坐在场院,哭成了泪人儿。

还好小贩是镇上的熟人,第二天在倒卖花椒时,才发现了菊花的手机。

他又专程到村里来把手机送到了菊花的手上。

“没事,只要你人平安着,就好!”桂花安慰着电话那头的菊花,“没事!你真弄丢了,我让三儿给你再买个新的送回去,只要你好着,我就不回来了,改天回去看你。你快给桃儿、杏儿视个频,她们大老远的都等不及了。”

桂花嘴里的三儿,此刻正站在他母亲桂花的身边,看着他慈爱的母亲,听着她菊儿、桃儿、杏儿地叫着,仿佛又回到了那开满山花的小村,望见了蓝天、白云,还有袅袅的炊烟……计划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谚语

杨阳是县委机关的一名干部。清晨,他告别小城的喧嚣,驾车来到了这秀岭上他包联的小村。空旷的村道,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浓密的树荫下,茫然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杨阳进了一户院门,院子里晾晒着金黄的新麦。他放下手提礼品袋,从包里取出给大婶买的药品,仔细交代了药的服用方法,便坐在婶的旁边,拉起了家常。婶是中风后遗症患者,需长期服药;叔叫王福,出去给村主任家帮工了。王叔人缘好,总是义务帮村院里的人干这干那。

杨阳上次来,王叔给村里的寡妇秀的玉米地施肥去了。空落落的院内就大婶一个人正在生着闷气。见此情景,杨阳边给婶子说着宽心话,边拿起木筢子把院子里晒的麦子翻搅了一遍,然后又像主人一样屋里屋外地收拾了柴火、农具,乱七八糟的小院立刻整洁了。最后他坐下来取出手提包里的资料,开始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逐项核准,填写完善。

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他家在渭北塬上,母亲患有心脏病。他几个月都没回家了,母亲可能想他了。杨阳放下手中的表册,安慰母亲说,扶贫是大事情,他暂时离不开,等能走开他一定回家。挂断母亲的电话,他又拨通了住在邻村的姐姐的电话,要她过去陪陪母亲,接着,他给姐姐发去了二百元红包,让她给父母买点补品。通完话,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但他又很快地调整了过来,继续拿起户主的各种证件,认真查看起来。

王福家的户口本上有四口人:户主王福、妻子、儿子、孙女。他家承包土地五亩五分,其中,栽花椒三亩,二亩五分耕种,收了麦子种玉米,收了玉米种麦子。儿子三十三岁,长年在外打工,按说都不应该属贫困户。

儿子前几年打工时,领回了个山西女娃,结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孩。可媳妇受不了他家的穷日子,常和他儿子吵架,最后干脆扔下孩子就走了。婶受不了刺激,血压升高,中了风,虽命保住了,却落下了残疾,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不争气的儿子浪荡的秉性不改,长年在外打工站不稳脚,连自己的女儿也不养,而且挣得少花得多。这个家就彻底垮了,日子举步维艰,债务只增不减。王福叔对日子懒得去想,只是常给邻里帮忙,很少在家,婶只能拄着拐杖,自己做饭,照管孙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境无任何起色,看着这光景,确实恓惶。

用什么方式帮他们脱贫呢?这让杨阳为难了。三亩花椒,栽到地里两年了,长得还没有草旺。春暖花开时,杨阳从单位找了几个同事,帮忙把草除完,才显露出了树苗。可要有收益,还得再过两年,耕种的小麦和玉米,也仅仅是够吃,余不了多少,卖不了几个钱。杨阳看着自己写的帮扶计划,久久地发呆。

突然,天色暗了下来,一大片乌云向西北方向涌动着。杨阳放下手里的表册,把麦子又翻搅了一遍后,站在院门口察看着天气。天空的乌云遮挡了阳光,眼看着风雨欲来。杨阳赶忙收拾袋子,准备收起晾晒的麦子,婶让杨阳给老汉王福打电话,让他赶紧回来收粮,那可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啊。可电话是忙音,再打,仍没打通。

“别怕,没事的,有我在。”杨阳边安慰着婶,边赶忙收拾起了麦子。

震耳欲聋的滚雷声过后,大雨倾盆而下。晒在场院的麦子已经全搬进了屋里。小孙女听到雷声,胆怯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婶自言自语地骂道:“唉,啥男人嘛,一个一个都不顾家。”

雷雨急急而来,又匆匆而去。雨后,王福这才像落汤鸡一样从外面回到家。大婶边骂着,边拄着拐给他寻可换的衣服,让他换上,王叔只是一脸傻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